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常見誤區 >> 甲肝病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甲肝病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無症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甲肝的病因主要由糞-口(或肛-口),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甲型肝炎病毒(簡稱甲肝病毒)而得病。

  甲型肝炎傳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亞臨床感染者,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糞-口途徑是其主要傳播途徑,水、食物是爆發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病例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報道甲型肝炎亦可通過血液傳播和垂直傳播(國外醫學流傳分冊1994),尚待進一步研究。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區多見於6個月齡後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易感性逐漸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較少見。本病在臨床上分為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淤膽型與重症型四個類型,病程為2-4個月。

  本病的診斷依據患者有明顯的乏力、納差、惡心、嘔吐、尿黃等前驅症狀,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檢查ALT、抗-HAV,一般情況可明確診斷。

  治療原則以休息、營養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

  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科的一員,直徑27-32nm,無包膜,球形,由32個殼粒組成20面體對稱核衣殼,內含單股RNA,由7500個核苷酸組成。抵抗力較強,可傳代。在多種人或猴細胞株中可以生長、復制和傳代。在細胞培養中HAV生長緩慢,接種後約需4周才可檢出抗原。在細胞培養中HAV不引起細胞病變,也不導致宿主細胞的溶解與死亡。

  人類感染甲肝病毒後,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暫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繼續在血液白細胞中增殖,然後進入肝髒,在肝細胞內復制繁殖。於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細胞的高爾基體然向毛細膽管,再通過膽管進人腸腔,從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潛伏末期,患者、尤其是無症狀的亞臨床感染者,是最危險的傳染源。他們的糞便、尿液、嘔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經過很好消毒處理,就污染周圍環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另外患病者的手及帶病毒的蒼蠅,也能污染食物、飲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經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飲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糞便澆灌過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發或散發感染。

  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居住擁擠,人口稠密,環境衛生差的機構或家庭都是誘發甲肝的病因,並且更容易發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發流行。近年國外陸續報道,濫用藥物注射及同性戀群體中,甲肝病毒抗體水平和查出率很高,在這些人群中甲肝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肛-口或被污染的注射用具。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