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肝硬化突如其來 謹防丙肝在沉默中爆發

肝硬化突如其來 謹防丙肝在沉默中爆發

  李老師今年65歲,退休前在某重點中學教語文。教書時工作雖然較忙,生活也比較緊張,但身體一直不錯。他不抽煙,不喝酒,吃得好,睡得香,多次檢查血糖、血脂、血壓都正常,更沒有什麼時下流行的冠心病之類。他一生不求名不追利,退休後清閒自在,人到老年,健康就是福。

  然而,最近作了一次身體檢查,一下子擊碎了他的“健康夢”:醫生懷疑他患了肝硬化。一是在他頸部發現“蜘蛛痣”,在手部看到“肝手掌”;二是肝功能化驗白蛋白比較低(是正常值的最低限),幾乎與球蛋白相等。李老師對此不以為然,在醫生的建議下,仍作了胃鏡檢查,結果是“胃底有靜脈曲張”,這進一步提示他有肝硬化。面對檢查結果,李老師仍然半信半疑,最後不得不進行肝髒穿刺。肝組織學是診斷肝硬化的“金標准”,鐵證如山,李老師無法回避自己的肝硬化問題了。

  “您平時有什麼症狀嗎?”醫生問道。李老師反復回憶,說只有胃口不太好,已有多年了,平時准備點胃藥,需要時服用也就好了。另外,有時感到乏力,以為是工作勞累所致,休息休息也會好,沒有大的發展,也就沒在意。

  醫生說:“胃口不好,有時乏力,應當是肝硬化的早期症狀了。”

  李老師問:“是什麼引起肝硬化?我曾查過乙肝兩對半,都是陰性呀。”

  “李老師,您再看看這張化驗單,丙肝抗體(抗-HCV)和丙肝病毒核酸(HCVRNA)都是陽性,這證明您的血中有丙型肝炎病毒(HCV)在活動、繁殖,它應當是造成您肝硬化的罪魁禍首。”醫生把最新的化驗結果告訴他。

  李老師大惑不解:我的病已經發展到肝硬化階段,這太突然了,我自己怎麼沒有明顯的不適感覺呢?檢查肝功能時,我的轉氨酶都不高,怎麼說硬化就硬化了?可惡的HCV是何時侵入我的身體的呢?醫生說是通過血液途徑傳染的,可是我沒做過手術,沒輸過血,家裡人也沒有誰得了什麼乙肝、丙肝,究竟是怎麼感染HCV的?怎麼一下就成肝硬化了呢?

  丙肝——沉默的疾病

  李老師確實是丙肝後的肝硬化,罪魁禍首就是HCV。人感染HCV後,如果超過6個月沒能從血液中清除,就成為慢性感染,感染HCV的慢性化率為50%~85%。

  那麼,李老師的丙肝為什麼沒有明顯的症狀呢?原來,丙肝在臨床上有一個特點,就是“靜悄悄”地進展,有人說它是“沉默性疾病”。這樣看來,“吃人的老虎不露牙”,丙肝更惡毒。為什麼丙肝好盯著中老年人,而年輕人少見?兒童或青年時期感染HCV,很可能會被人體免疫功能清除,這種清除率可達30%~50%,當然就會恢復健康了。即使沒能清除HCV,急性期過後症狀也不明顯,但它們卻在悄悄地侵害著肝髒,直到十多年、二三十年之後,HCV才“露出猙獰面目”,甚至到了肝硬化階段才被察覺。曾有報告,38.4%的丙肝“沒有”慢性肝炎過程,就診時即被診斷肝硬化。

  有人會問,感染HCV後症狀不明顯,那麼化驗肝髒功能總該發現異常吧?特別是丙氨酸氨基轉氨酶(ALT)是反映肝細胞炎症的敏感指標,它應當升高呀,而李老師檢查幾次肝功能,ALT都在正常范圍,這是為何?這說明,慢性丙肝不同於慢性乙肝,在慢性丙肝病人中,約30%的人ALT在正常水平,約40%病人ALT僅是輕微升高(低於2倍正常值上限),可見,HCV確實在“靜悄悄”地害人。

  須指出,對於丙肝,無論ALT正常還是輕度升高,也無論有沒有症狀,只要HCVRNA陽性,就屬於慢性丙型肝炎,就必須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也會“靜悄悄”地發展為肝硬化、肝癌。

  至此可以斷定,李老師的丙肝病史至少有20年了。HCV主要通過血液傳播,還有母嬰垂直傳播和性行為傳播,也有一部分人傳播渠道不明。李老師也許早年治牙、注射時感染過,或者屬於傳播渠道不明導致的丙肝。盡管有一部分丙肝傳播渠道不明,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接吻、擁抱、打噴嚏、咳嗽、進食、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若無皮膚破損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播HCV。

  要早期發現HCV感染,關鍵是定期體檢,體檢項目應包括抗-HCV和HCVRNA,特別是有過輸血史、手術史、外傷史、靜脈吸毒史的人更要注意。

  丙肝的預防和乙肝是一樣的,只是目前還沒有丙肝疫苗可以提供。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