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贊河豚“值得一死”只是民間故事,現實中的順德,置“肝吸蟲感染”威脅於不顧的卻大有人在,不少人被問及時輕描淡寫地說:“得了就吃藥吧”,轉頭照吃不誤。但肝吸蟲病的危害卻不僅僅是吃藥能解決的,現已證實肝癌中的一種膽管癌正與肝吸蟲感染有關。疾控中心曾在兩水村抽樣調查,2400多人中有60%均有感染,超高的肝吸蟲感染率以及醫學證明它致癌的後果,成為順德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樣本調查超6成人感染肝吸蟲
順德容桂城區一家頗有影響的酒店制作的魚生名聲在外,以至於多時一天可以賣出數百斤活魚,少的時候也有數十斤,“許多食客都是常客,吃了一次以後,他們會返回來。”行政總廚發哥介紹,而在晚間熱鬧時候,幾乎每桌都有點魚生。
吃魚生的飲食習慣,與順德桑基魚塘的歷史有關,最近30年順德桑基魚塘模式不復存在,但順德人愛吃魚的禀賦繼續發揚,專業水產養殖獲得發展。在此情形下,肝吸蟲問題顯得突出。
2007年,在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研究所指導下,順德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杏壇海凌村和勒流龍眼村進行了一次樣本調查,糞檢2440人,肝吸蟲蟲卵陽性率為60.7%。
這次調查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大部分順德人第一次知道本地肝吸蟲感染率是如此之高。順德區腫瘤診療中心主治醫師胡建鋒稱,從樣本來看,這說明大部分順德人都受到肝吸蟲感染,而且當時采取的是“糞便找蟲卵”法,這種檢測方式檢測率較低,存在相當大的“假陰性率”,也就是說,實際感染率比這還要高。
2007年這項調查,還對當地淡水魚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草魚平均每克魚肉含囊蚴(肝吸蟲幼蟲發育中的一個階段)0.42個,鳙魚平均每克魚肉含囊蚴1.2個。
這同樣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說明順德一般養殖條件下淡水魚魚體內肝吸蟲存在的繁密。胡建鋒稱,肝吸蟲通過食用魚肉進入人體,但這並非唯一的通道,普遍的臨床經驗指出,除了吃魚生或者吃火鍋時喜歡吃未熟透的魚肉,以及砧板生熟混用,還有自我防范意識不夠等,都有重要關聯。
關聯度高許多肝癌患者吃魚生
肝吸蟲,是一種被認為能引起膽管癌(肝癌的一種,醫學上可對肝癌作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混合細胞癌三種分類)的寄生蟲。一位不願具名主任醫生告訴記者,這是一種有“順德特色”的癌症,已被證實與肝吸蟲感染有關,他接診的許多肝癌患者,都有吃魚生經歷,“關聯度是非常高的!”
45歲的順德大良人李游(化名)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去年12月他突感腹痛,並有黑便現象,隨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檢查,初步考慮為“肝癌伴肝內多發轉移”,隨後確診,並進行多次治療,因療效差,病情加重,轉回順德一家綜合醫院對症治療。李游致癌的原因,被醫生普遍推測為與吃魚生的愛好有關,因長期食用魚生而由肝吸蟲引發膽管癌。醫生說,對於喜歡吃魚生的人來說,肝癌是最大的隱憂。
肝吸蟲病與膽管癌之間關聯,已獲得世界范圍流行病學的廣泛證實。根據文獻記載,早在一個世紀之前,日本首先發現華支睾吸蟲(即肝吸蟲)和膽管癌的關聯。現在,也有足夠的研究結果表明肝吸蟲的感染與肝膽疾病有關。中國大陸、香港,韓國也均有與肝吸蟲感染相關的膽管癌病例。
至於肝吸蟲如何引起膽管癌病變,盡管現在醫學尚不能提供分子學水平解釋,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清晰揭示了這一路徑:肝吸蟲成蟲寄生於肝髒、小膽管內,早期引起水腫、膽管上皮脫落、膽管增生及炎性反應,晚期在腺樣增生邊緣出現鱗狀化生,產生腺瘤增生管壁增厚、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最後產生明顯的膽管周圍纖維化,膽管細胞發生癌病。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曾對29例肝吸蟲病合並膽管癌病人做出研究,得出結論是:肝吸蟲感染、肝吸蟲卵的沉積是誘發膽管上皮細胞增生、癌變的重要因素。
24日上午,南都記者在順德這家綜合醫院看到臥床的膽管細胞癌患者李游時,他雙腿抱膝坐在床上,臉色陰郁,對記者的采訪表示了拒絕。“已經向肺部轉移了。”有醫生介紹。順德區腫瘤診療中心的胡建鋒醫生解釋說,肝癌一般都很“惡性”,主要原因是發現時往往在晚期,基本沒有治愈可能,“根據臨床統計,平均生存期只有半年到一年,有極個別能活兩到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