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經糞-口傳播途徑感染,即由病人的潛伏期或急性期糞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觸經口進入胃腸道而傳播。以兒童和青少年多見,是我國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發病率及感染率最高。
甲肝主要是經由不潔飲食以及喝生水等途徑而感染的,甲肝病毒主要以人體、猕猴、人猿等靈長類動物為宿主,潛伏期大約為2~6周;在感染1周內,還可以在糞便中找到病毒的顆粒;而受感染個體就好像得了一場感冒似的,某些個體可能出現高燒,或者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等非特異性的症狀;少數可能出現茶色尿或被告知有黃疸的現象,其並發症較多有皮疹、蛋白尿、關節酸痛等。
我們平常吃東西就是為了補充能量補充養分,可是,最近卻有相關人士之處,有些我們經常吃的食物,上面可是布滿了滿滿的細菌哦。
下面,就讓專家來對這些常見食物上面的細菌做一個解說吧,以及讓專家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食用這些被細菌布滿的食品。
桃子:美國農業部調查發現,為了讓桃子光滑潔淨,農民在收獲前幾周會給桃子噴灑農藥。到桃子上市時,其表面覆蓋的農藥可達9種,而桃毛也容易黏附細菌。這個消息應該會讓很多喜歡買進口水果的人也心跳了一下吧。
專家建議:食用前用海綿或刷子洗掉桃子外面的保護蠟,或者削皮食用。
哈密瓜: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檢測發現,3.5%的哈密瓜表皮裂縫中藏有沙門氏菌,易導致腹瀉。
專家建議:千萬別買切開的哈密瓜,食用前用自來水沖洗整瓜15~30秒,並用刷子刷洗。
雞肉:美國消費者聯盟一項全國調查發現,生雞彎曲桿菌感染率高達42%,沙門氏菌感染率為12%,容易導致胃腸炎。
專家建議:買回的生雞肉最好先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再烹調,一定要煮爛熟透,菜刀和砧板用前用後都應該用除菌劑清洗。
雞蛋:沙門氏菌會在雞蛋間傳播,進食未熟透的雞蛋易食物中毒。
專家建議:有裂縫的雞蛋不能吃;保存時先放入紙盒再放進冰箱冷藏室最低處保存;摸過雞蛋後,要洗手。
大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調查發現,不干淨的大蔥可能會導致甲肝。
專家建議:室溫容易讓大蔥滋生沙門氏菌,買回後最好徹底清洗,剝去表層,放入冰箱保存。
牛肉餡:美國農業部調查指出,牛肉餡中30%含葡萄球菌,12%含李斯特菌,會導致食物中毒或血液感染。
專家建議:如果做肉餅,餡不要太厚,否則餅內達不到殺菌溫度。
生牡蛎:其中含有諾羅病毒、空腸彎曲菌和創傷弧菌,極易導致腹瀉。
專家建議:最好不要生吃,如果一定要生吃,蘸蒜汁、姜汁、醋或檸檬汁,外加葡萄酒殺菌。
熟食:美國疾控中心發現,冰箱中冷藏的熟食最易引起李斯特菌感染,因為該菌一般在寒冷環境中滋生。
專家建議:少吃熟食,熟肉和香腸超過1周沒吃完應扔掉。
一般預防的重點首先要注意日常飲食衛生,這是防止食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住“病從口入”關。
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類食品時一定要清洗干淨,吃剩的食物要儲存在冰箱中,並且再次食用前應充分加熱。尤其是加工食品時要注意高溫加熱,一般情況下,加熱100℃一分鐘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對一些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貝殼、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產品,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後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
3。要管好“水管”、“糞管”,搞好飲水衛生。嚴禁糞便及污水污染水源,不要用新鮮糞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內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
4。注意消滅蒼蠅、蟑螂等害蟲,避免疾病的媒介傳播。
5。搞好食品衛生、餐具茶具消毒。最好實行分餐,生食與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貯藏容器均應嚴格分開,防止污染。不要到沒有衛生許可證,衛生設施不全的小型餐館或路邊流動攤販處就餐。
6。出現體溫升高並伴有乏力、厭食、惡心、嘔吐、黃疸等症狀的人,應及時到醫院腸道門診就診,以便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就愈能減少傳染他人的危險。甲肝病人從發病之日起隔離三周,住室、活動的房間和衣物要消毒。病人接觸者要進行45天醫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