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時,由於門靜脈高壓,常形成數個交通支,其主要的有四個:(1 )胃底和食道下段的交通支。(2)直腸下端與肛管的交通支。(3)腹壁交通支。(4)腹膜後交通支。
以上四個交通支以胃底和食管下段的交通支在臨床上最為重要。在正常情況下,這些交通支都很細小,血流量都不大。當門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壓增高時,因門靜脈本身無靜脈瓣,所以門靜脈血液可逆流入上述四個交通支中,而使交通支擴張。胃底和食管下段的靜脈由於壓力差較大,最早發生靜脈怒張。日久在怒張靜脈部位食管或胃的粘膜變薄,易受損傷而破裂造成出血。如食物的機械性損傷,胃液反流的化學性損傷,以及咳嗽、嘔吐、便秘等腹壓增加,都可使門靜脈壓力突然上升,導致怒張靜脈的破裂出血,即構成上消化道急性出血,表現為嘔血或便血。
約2/3肝硬化患者終生至少發生一次消化道出血。嘔血或/和便血,是肝硬化常見的臨床表現。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為:
1.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占出血者首位,為60%~75%;臨床表現為嘔血和/或便血,出血量大,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失血性休克,病情凶險。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部位出血可同時合並其他部位出血,胃鏡檢查是唯一可靠的診斷方法。
2. 消化性潰瘍出血:占15%~30%;臨床主要表現為黑便和/或血便,很少有失血性休克。
3. 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出血:占10%~20%;出血量少,臨床與消化性潰瘍出血很難鑒別。
其他:肝硬化患者合並反流性食管炎亦可引起出血,極少數患者可合並食管癌、胃癌等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