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 能異常。部分病例出現黃疸,無症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傳染性很強,且青中年所患比例很高,一旦發生大流行,就會對社會人群構成巨大的威脅。我國甲肝的發病一般在春秋兩季,易感人群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後15~40天(平均28天左右)的潛伏期即可出現症狀。由於易感人群在積累,致使每隔3~5年或6~7年可能就會出現一次甲肝流行高峰。甲肝病毒在病人發病前2~3周就開始從糞便中排出,而具有傳染性;黃疸出現時達到最高峰,然後迅速下降和消失。此病通過污染的手、水、食物、餐具等經口傳染,以日常生活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也可通過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暴發流行;還可通過血行傳播,亦可通過同性戀之間的肛交傳播。在甲肝流行地區,預防工作主要以切斷傳播途徑為原則。隔離病人,期限不應少於30天;疑似病人及與患者密切接觸者要進行醫學觀察4~6周。甲型肝炎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所以,我們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對飲食攤點的衛生監督和管理,對病人的排洩物也要加強管理,同時管理好水源、垃圾,消除四害。保護易感人群,即對密切接觸過病人的兒童、孕婦及年老體弱者,實行丙種球蛋白肌肉注射,劑量按0.02~0.05ml/kg體重計算,也可按學齡前兒童1毫升,學齡兒童2毫升,成人3毫升執行.注射丙種球蛋白應越早越好,一般不超過接觸後7~14天。但這是一種被動免疫,有效預防期僅1個月,必要時可重復注射。甲肝疫苗的研制成功並全面推向臨床,對預防甲肝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