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過輸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單采血漿還輸血球、腎移植、靜脈注射毒品、性傳播、母嬰傳播等傳染引起的。
丙肝病毒是如何傳染的?
丙肝的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於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局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丙肝的傳播途徑以經血液傳播途徑為主,可經輸入染有病毒的血液、血制品或使用染有病毒的注射器材及醫療器具等傳播。母嬰傳播是重要的傳播途徑,包括經胎盤、分娩、哺乳等方式傳播。家人之間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觸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據國外報道,90%以上輸血後肝炎和25%以上急性散發性肝炎為丙型肝炎。我國目前由於獻血員篩查的方法尚不夠靈敏,輸血後丙肝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①經血傳播:HCV主要經血液或血液制品傳播。輸血後丙肝病毒的感染率與獻血員的HCV攜帶狀態有關。美國與日本的獻血員抗-HCV檢出率為1.2%~1.4%,意大利為0.9%,德國為0.4%。我國曾對588名合格獻血員進行抗-HCV檢測,結果9.35%抗-HCV陽性,經PCR檢查HCVRNA,說明抗-HCV陽性者大多具有感染性,此為HCV無症狀攜帶者,具有高度傳染危險性。
HCV經血液制品傳播也屢見不鮮。國內外報道有因輸注第Ⅷ因子、第Ⅸ因子或纖維蛋白原而發生丙型肝炎者。
經常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婦產科、外科醫生、手術者,胸外手術體外循環病人,腎移植血液透析病人及腫瘤患者,均極易感染丙型肝炎。靜脈毒瘾者亦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②性接觸傳播:研究發現丙型肝炎發病與性接觸尤其與接觸多個性伙伴明顯相關。
③母嬰傳播:有學者研究認為母嬰傳播不如HBV多見,主要是家庭水平傳播。
④日常生活接觸:雖然經血傳播是丙型肝炎最有效的傳播方式,但至少15%~30%散發性丙型肝炎病人,無經血或腸道感染史。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發現HCVRNA陽性。提示性接觸和日常生活接觸可能傳播HCV,但機率較低。
如何避免傳染丙肝?
由於丙肝病毒的易變異性,如今還沒有有效的丙肝疫苗。所以在預防丙肝傳播上,主要還是注意三點,即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積極治療感染源(易感染丙肝病毒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