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傳播傳染 >> 乙肝病毒如何侵入肝細胞?

乙肝病毒如何侵入肝細胞?

  正常肝細胞具有完整的結構,除了肝窦含有庫普弗(kupffer)細胞,具有吞噬作用外,肝細胞膜有明顯的屏障作用,可阻止各種異物如細菌,乙肝病毒侵人肝細胞,同時肝細胞還含有溶酶體和吞噬泡,對侵入肝細胞的細菌,病毒有吞噬、消化和殺滅作用。

  關於乙肝病毒侵入肝細胞的也就是乙肝的病因,雖有很多研究和學說,但並不完全清楚。乙肝病毒要侵入肝細胞首先必須黏附在細胞膜上,然後再透過細胞膜侵入肝細胞。有研究報道,人體血清白蛋白單體衰老時相互聚合成6聚體(PHSA),並與肝細胞膜上的PHSA受體結合,並被攝入肝細胞內進行清除。有研究發現乙肝病毒表面也含有PHSA受體,和肝細胞膜上的PHSA受體竟相結合PHSA,結果PHSA在乙肝病毒和肝細胞膜之間架起橋梁,乙肝病毒即黏附在肝細胞膜上,進而造成感染,乙肝病毒PHSA受體定位於前S2基因。即前S2基因為PHSA結合點。但據研究發現,人體內PHSA甚少,與乙肝病毒的結合力也極弱,另外,PHSA與乙肝病毒結合後怎麼轉接到肝細胞膜上,機制仍然不明。

  另有研究證明,在肝癌細胞表面有乙肝病毒受體,乙肝病毒可以與肝細膜直接結合,從而侵入肝細胞。其結合點確定位於乙肝病毒囊膜的前S1基因21~47氨基酸肽鏈段上,應用抗前S1抗體可阻止乙肝病毒侵人肝細胞,所以認為前S1基因是乙肝病毒侵入肝細胞的位點。但是肝癌是肝細胞感染乙肝病毒後發生的繼發性改變。因此推測在正常的肝細胞膜上也可能存在有乙肝病毒前S1或前S2。基因受體,或存在不同的電荷,使乙肝病毒直接吸附在肝細胞膜上。

乙肝病毒如何侵入肝細胞?

  乙肝病毒與肝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力後,脫去病毒包膜,進入肝細胞質內,其表面部分脫落停留在肝細胞質中,然後脫去衣殼膜,部分雙鏈環狀DNA進入肝細胞核內,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負鏈DNA為模板,延長正鏈,並進行修補,形成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再以cccDNA為模板,在RNA~P(RNA聚合酶)作用下,轉錄形成mRNA,其中3.5kbmRNA含有HBVmNA全部遺傳信息,稱為前基因RNA。以前基因RNA為模板,在HBV逆轉酶作用下,合成負鏈DNA;再以負鏈DNA為模板,在HBV—DNA—P作用下,合成正鏈DNA,形成子代的雙鏈環狀DNA,並在肝細胞質中與HBsAg裝配形成完整的HBV,並釋放出肝細胞,進入血液中。肝細胞質中的子代雙鏈環狀DNA也可再進入肝細胞核,再形成cccDNA,繼續復制。

乙肝病毒如何侵入肝細胞?

  乙肝病毒吸附在肝細胞膜上,這是乙肝病毒侵入肝細胞的必備條件,只有乙肝病毒被吸附在肝細胞膜上,才有可能侵人肝細胞。而吸附在肝細胞膜上的乙肝病毒,又是怎麼穿過肝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的,特別是怎麼穿過核膜進入肝細胞核,是吞飲、滲透、彌散、整合作用?目前仍沒有結論,有的只是推理或假設,沒有更明確的資料報道或直接證據,值得深入地研究。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