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乙肝病毒的防治

乙肝病毒的防治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乙肝這個疾病,聽起來很可怕,但其實不然。我上網查找了一下資料,關於乙肝病毒的防治,通過這些資料我們會對乙肝病毒的防治有進一步的了解,讓乙肝病毒變得不再那麼可怕,先預防,再進行科學地治療。

  (1)應采取以疫苗接種和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的綜合性措施。

  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應用在目前hbsag攜帶者廣泛存在,傳染源管理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控制和預防乙型肝炎,關鍵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預防。我國已將乙肝疫苗接種納入計劃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為乙肝疫苗接種的適應症:①hbsag陽性,特別是hbeag同時陽性母親所生的新生兒;②乙肝高發區3歲以下幼兒;③醫務人員,接觸血液的人員;④多次接受輸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陽性者家庭成員,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對福爾馬林和抑菌劑硫柳汞過敏者禁用。

  接種乙肝疫苗因人而異我國應用的免疫劑量和程序;①hbs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用30μg免疫3針;②hbsag陰性孕婦的新生兒第1針為30μg,第2、3針各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腎透析患者和其他職業性與乙肝密切接觸者用20μg免疫3針;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兒童、成人)10μg免疫3針。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兒第1針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張對高危人群(尤其hbsag陽性,同時hbcag陽性孕婦的新生兒;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陽性血液污染的針頭刺傷或被hbsag陽性血液濺入眼結膜或口腔粘膜或輸入hbsag陽性血液、手術刀損傷皮膚等),一般應立即(24小時之內)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

乙肝病毒的防治

  目前國內生產的hbig,其抗-hbs含量為每毫升60~160iu(多數100iu),因此用量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劑量以能使體內抗-hbs達100miu/ml以上為度(有保護作用)。注射hbig後,要接種乙肝疫苗3針,第1針30μg,第2、3針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種。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輕,多為局部疼痛,偶有紅腫或硬結,可有發熱、疲乏者。>38℃者1.8%,罕見引起格林-巴利綜合征(0.5/10萬)。關於加強注射問題,意見不一致。由於接種3針後抗體可維持3~5年,若測定抗-hbs≤10miu/ml,加強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況應予加強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醫務人員,特別是血透析工作者;經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為hbcag陽性者,包括已注射過疫苗的另一方。

  乙肝疫苗可與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等任何一種計劃免疫制品聯合免疫,未見明顯互相干擾作用。接種乙肝疫苗後,有5%~15%接種者無應答,不產生抗-hbs。是當前研究的一個熱點。免疫無應答主要是於hbsag孕婦的新生兒中。孕婦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導致免疫失敗的主因。也有認為無應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與hbv突變株有關,有待研究。

  (2)切斷傳播途徑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

  措施為:①注射器、針頭、針灸針、采血針等應高壓蒸氣消毒或煮沸20min;②預防接種或注射藥物要1人1針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嚴格篩選和管理供血員,采用敏感的檢測方法;④嚴格掌握輸血和血制品。

  乙肝病毒不會通過日常生活傳播。研究表明, 即使病毒進入正常人體的消化道和呼吸道, 它們也會被人體的皮膚、粘膜、胃液等非特異性免疫系統所阻隔, 而不發生感染。因此,  同事、同學之間由一般接觸而傳播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人們歧視攜帶乙肝病毒的同事、同學缺乏醫學依據。我們不應歧視乙肝患者。糾正歧視乙肝患者的現象, 有賴於政府部門的干預和加強健康教育。一方面, 政府部門應當根據科學研究的結論, 以政策、法規的形式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權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 應當通過健康教育, 普及衛生知識, 使更多的人了解正確的乙肝防治知識。作為普通群眾, 在遇到健康問題時, 應積極向衛生專業人員請教, 而不應當靠道聽途說或想象來下結論。

  通過對以上資料的了解,我相信大家不再那麼害怕乙肝病毒了,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讓人們可以更好的防御乙肝病毒,而乙肝病毒患者可以更好的對自己的治療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希望大家閱讀以上資料後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所幫助。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