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在免疫抑制治療後達到生物化學緩解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中,組織學活躍很常見,這些患者的遠期生存率降低。
研究詳情
該研究(一個新的觀察研究)的主要發現是,在經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盡管達到生物化學緩解但仍組織學活躍是遠期無移植生存率降低的獨立危險因子。研究者們寫道。這些患者死於肝病的風險會增加,然而達到組織學緩解的患者這樣的風險並沒有增加。
包括英國謝菲爾德教學醫院NHS信托基金會皇家Hallamshire醫院肝病科Dermot Gleeson博士在內的研究者們對在謝菲爾德教學醫院進行免疫抑制治療、達到持續生物化學緩解至少6個月後進行組織學活檢的120位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根據Ishak組織學活性指數的數據,這120位患者中,55位組織學活躍。與在後續的組織學活檢中達到組織學緩解的患者相比,組織學活躍的患者丙氨酸轉氨酶較高(24 vs. 18 IU/l, P = .003),而且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濃度也較高(27 IU/lvs.23 IU/l, P =0.03)。
此外,與達到組織學緩解的患者相比,組織學活躍的患者在後續的組織學活檢中纖維化的改善速度也較慢(32% vs. 60%, P = 0.004),肝病相關的死亡率也較高(標准的死亡比率1.4 vs. 0.7, P < 0.05)。
多變量分析顯示,組織學活躍與所有原因的死亡和肝移植獨立相關(HR = 3.1; 95% CI, 1.2-8.1); P = 0.02),也與肝病相關性死亡和肝移植獨立相關,盡管差異並不顯著(HR = 9.7; 95% CI, 0.84-111.6; P = 0.07)。
研究者們寫道,盡管我們的研究是回顧性的,但是我們的結果提示:①達到組織學緩解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需要進行後續的肝活檢;②目前我們使用的標准治療方案未能使48%的達到生物化學緩解的患者達到組織學緩解。
最後,這些患者的肝纖維化也不那麼容易改善,而且遠期死亡率也較高。如果這一觀察結果得到確認,組織學緩解應該作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