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用藥 >> 菊科“土三七”傷肝

菊科“土三七”傷肝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消化科專家王吉耀教授聯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一項關於“土三七”的研究,並在4月的國際著名雜志《肝髒病學》上發表相關文章。

  “三七”在中國的應用有上千年歷史,是傳統的名貴中藥材,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常用於跌打損傷、活血化瘀的治療。“土三七”分為景天科及菊科,景天科無毒。而菊科的“土三七”,卻含有一種叫吡咯烷的毒物,會造成肝內小靜脈內皮損傷,繼而出現小靜脈閉塞。

菊科“土三七”傷肝

  王吉耀告訴記者,多年前,她曾收治一位50多歲的農村女性患者,因服用家中種植的“土三七”泡酒4個月,導致肝小靜脈閉塞症,出現了黃疸、胸水、腹水、食管靜脈曲張、脾腫大等類似“肝硬化”的症狀。為了探尋“土三七”的致病奧妙,王吉耀教授開始著手此項研究。

  研究人員在服用“土三七”患者血清中檢測到吡咯—蛋白質的共價結合物,該結合物可作為血液檢查的生物標志物,用於識別患者是否攝入含吡咯生物鹼的物質。正常情況下,人體進入肝髒的血流是肝動脈和門靜脈,流出肝髒血流經肝內中央靜脈、肝靜脈流到心髒。而食用菊科“土三七”會導致肝髒血窦中內皮細胞損傷,出去的小靜脈由於內膜炎症纖維化閉塞了,肝髒的血“只進不出”,引起門靜脈壓力增加,出現胸腹水、食管靜脈曲張。此症缺少治療方法,輕者可試用丹參,重者只能換肝、甚至死亡。

菊科“土三七”傷肝

  相關研究以“與服用土三七有關的肝窦阻塞綜合征”為題發表於《肝髒病學》4月刊,該雜志的“編者按”認為,此項研究通過生物標志物的發現和檢測,在藥物性肝毒性的研究上達到了新的水平。

  王吉耀說,中國草藥種類繁多,在民間常有誤服及中毒情況,因此必須加強健康教育,讓民眾知道哪些草藥是應慎用或不用的。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