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用藥 >> 中醫治療肝病 治療用藥宜柔中兼疏

中醫治療肝病 治療用藥宜柔中兼疏

  中醫能夠治療肝病嗎?經過長期的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答案是肯定的。有著悠久歷史的中醫,在對肝病的戰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市面上充斥著宣稱能“根治肝病”的“特效藥”、“祖傳秘方’,這些宣傳大多打著“中草藥”的幌子。不少肝病患者成了庸醫和“假郎中”們大肆攫取不義之財的“富礦”。那麼,中醫是如何科學治療肝病的呢?它有哪些基本的治療方法?專家為你解答,以便中了市面上庸醫和“假郎中”的當。

  疏肝宜柔

  肝為剛髒,肝體宜柔,肝用宜疏。彭勃認為,慢性肝病多兼有氣郁之證,治療用藥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氣血調和。一要防止疏洩太過,以免有損肝體,一要避免養陰礙胃。同時彭勃還認為在一張處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藥,取藥應輕疏柔和而不傷陰,常用者有郁金、合歡花、綠萼梅、生麥芽等。其中生麥芽甘鹹微寒,既可疏肝又可健胃,藥性平和,為常用之品。疏肝湯劑若久服,藥方不宜過大,藥量不宜過多,更須注意柴胡升散之性。另外,要疏肝與柔肝並用,如與枸杞子、白芍配伍,即可協同提高療效,又可制約藥物之散性。

  健脾宜早

  慢性遷延性乙型肝炎應注重調理中州,自始至終注意顧護脾胃。這是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肝病治療應將顧護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選用黨參、砂仁、山藥、扁豆等益氣升陽、醒脾健中。

  當心養陰

  慢性活動型肝炎重點在於滋養肝腎之陰,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肝血賴腎精供養,腎精依肝血補充,同源於水谷精微,有乙癸同源之說。如濕郁內盛,郁而化熱,病久毒熱耗損肝腎精血,致肝腎陰虛,陰虛而生內熱,以致陰虛為本,熱邪為標,則發為本虛標實證。彭勃認為,對乙型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來說,治療中保存一分陰血便有一分生機,並要防止陰虧進一步發展致動血出血。一貫煎是滋補肝陰的代表方。若從“體陰用陽”出發調補肝氣時可重用生黃芪。

  慢性肝病的治療中只有陰血得以補充,病情才能得以恢復,切忌再傷其陰,惟有陰血得復,血燥得滋,肝得柔養,肝功能的恢復才有可能獲得鞏固,而免於復發。彭勃認為“陰無驟補之法”,養陰須在辨證准確的基礎之上守方穩進,方可取得較好療效。他選用養陰之品常用山藥、大棗並以其為伍,既益氣又養陰,既生津又調營,健而不燥,補而不膩。

  注重解毒

  治療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為重點,解毒既要解熱毒,同時又要注意解濕毒,解熱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藍根、野菊花、虎杖、苦參、半枝蓮、敗醬草、魚腥草、連翹等,解濕毒用土茯苓、粳米、半邊蓮、蠶沙、萆解等。但彭勃認為對於慢性病來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虛證,所以祛邪藥物只能暫用而不可長用,防止虛虛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時仍要注意避免傷陰,一不可過於辛燥,二不可過於苦寒。

  中國自古就有對中藥的研究,就是靠著中醫的顯著成果逐漸發展成今天的,中醫治療肝病具有西醫不能達到的療效,另外為了預防肝病的發展,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減少煙酒的攝入,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杜絕肝病的再次發生。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