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日常保健 >> 面向大眾需求 普及肝病知識-----肝髒功能衰竭

面向大眾需求 普及肝病知識-----肝髒功能衰竭

  肝髒是體內最大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種復雜的合成、代謝與解毒功能。所以肝髒發生病變的時候,造成肝髒的功能障礙時肯定會影響到整個人體機能的功能障礙,甚至發生多髒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一、定義

  1、肝髒功能不全(hepaticinsufficiency):當某些致病因素嚴重損傷肝細胞(包括肝實質細胞和枯否氏細胞)時,可引起肝髒形態結構的破壞(變性、壞死、硬化)和肝功能(代謝、分泌、合成、解毒和免疫)的異常,進而出現黃疸、出血、繼發性感染、腎功能障礙和腦病等病理過程或臨床綜合征。

  2、肝髒功能衰竭(hepaticfailure):是肝髒功能不全最為嚴重的表現,即急速而嚴重的肝髒損害,導致其合成、解毒、排洩和生物轉化等功能的嚴重障礙而失代償,相繼出現以凝血機制障礙、高黃疸、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肝性腦病)、腎功能衰竭(肝腎綜合征)等為主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二、病因

  在我國引起肝髒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藥物及肝毒性物質(如乙醇、化學制劑等)。在歐美國家,藥物是引起急性、亞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性肝損害常導致慢性肝衰竭。兒童肝衰竭還可見於遺傳代謝性疾病

  三、病理機制與演變規律

  肝衰竭發生機制十分復雜,至今乃是研究的熱點。在肝衰竭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可觀察到最核心的事件是迅速而廣泛的大量肝細胞死亡,導致肝髒炎症細胞浸潤與微循環障礙。肝衰竭發生機制與免疫損傷密切相關,“三重打擊”假說基本上闡明了肝衰竭發生、發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也揭示了臨床上病情演變和轉歸的規律。“三重打擊”假說即:首先在任何因素作用下誘發免疫損傷,直接導致肝細胞死亡;免疫損傷以及局部肝細胞的死亡介導了局部炎症反應。第二步,局部炎症反應是一個重要的節點,一方面導致了微循環障礙,造成了缺血缺氧性損傷,另一方面在誘發內毒素血症中也起到關鍵作用。第三步,缺血缺氧性損傷,既能夠直接導致肝細胞死亡,也能夠促進內毒素血症的發生。最後,肝髒解毒能力的降低、腸道屏障功能的障礙、免疫抑制等等,促進了內毒素血症的發生,內毒素血症加速了肝細胞的死亡。然而,酒精、藥物或其它毒物等導致的初始肝損傷主要是這些化學結構直接或間接的肝細胞毒性作用。因此,在肝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免疫損傷、缺血缺氧和內毒素血症漸次登上舞台,大力推動並加速了肝衰竭的進展。“三重打擊”假說能夠較為全面的概括肝衰竭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推動機制和病理生理的變化規律。

面向大眾需求 普及肝病知識-----肝髒功能衰竭

  從臨床觀察中提示肝衰竭隨著其病理生理變化存在4個時相:上升前期、上升期、平台期、恢復期。在肝衰竭的上升前期機體承受的打擊以免疫損傷為主;在肝衰竭的上升期的初期階段,機體承受的打擊以免疫損傷加缺血缺氧性損傷為主;在肝衰竭的上升期的中後期階段,內毒素血症也開始參與對機體的沉重打擊;在肝衰竭的平台期的中後期階段以及恢復期的早期,機體處於免疫抑制狀態,主要承受來自內毒素血症的壓力。

  四、臨床分類和診斷

  1、分類:根據病理組織學特征和病情發展速度,肝髒功能衰竭可被分為四類:

  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亞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failure,SALF)、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

  2、診斷:肝髒功能衰竭的臨床診斷需要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等綜合分析而確定的功能性診斷。

  (1)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周內出現Ⅱ度及以上肝性腦病(按Ⅳ度分類法劃分)並有以下表現者。①極度乏力,並有明顯厭食、腹脹、惡心、嘔吐等嚴重消化道症狀。②短期內黃疸進行性加深。③出血傾向明顯,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④肝髒進行性縮小。

  (2)亞急性肝衰竭:起病較急,15d~26周出現以下表現者:①極度乏力,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②黃疸迅速加深,血清總膽紅素大於正常值上限10倍或每日上升≥17.1μmol/L。③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PTA≤40%並排除其他原因者。

  (3)慢加急性(亞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礎上,短期內發生急性肝功能失代償的主要臨床表現。

  (4)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礎上,肝功能進行性減退和失代償。診斷要點為:①有腹水或其他門靜脈高壓表現。②可有肝性腦病。③血清總膽紅素升高,白蛋白明顯降低。④有凝血功能障礙,PTA≤40%。

  3、各重型肝炎是肝髒中最為嚴重的臨床疾病,其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髒功能衰竭,重型肝炎屬於臨床診斷,肝硬化是屬於病理診斷其與肝髒功能衰竭程度的評判均又一定的內在關聯性。對於一個發生肝髒損傷的患者來說,我們必須從臨床診斷、病因診斷、功能診斷、病理解剖診斷等幾個方面給予定義和診斷,才能對患者所處病理機制時相、肝實質儲備功能和預後做全面、准確的評估,以做出正確、高效的救治手段,降低操作風險及避免資源的浪費。

  五、綜合救治策略

  肝髒功能衰竭患者的特點是以肝功能衰竭為主的多髒器功能衰竭,疾病凶險,病情瞬息萬變,難以預料,不及時診斷和正確地阻斷性救治的話,病死率可高達85%以上。是危重症病人中病情最為復雜、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能做到早期認識、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能及時住進既具有重症醫學監護設施,又具備臨床專業化綜合施治的醫療隊伍的話,就可能應控制病因,穩定內環境,加強各器官間的相互支持和保護等救治策略,防治了並發症,為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創造足夠的條件,提高有效的生存率。近年來隨著醫學進步,重症醫學指導下的內科綜合救肝治策略、各種人工肝支持系統技術應用、原位肝移植、干細胞移植、廣泛開展的介入治療等,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1、內科綜合救肝治策略

  一旦診斷為肝髒功能衰竭或趨勢的患者,因盡快接受重症監護管理,做好生命器官功能的保護和支持,如呼吸、循環支持,腎髒保護,凝血功能障礙的治療,全身預防感染和抗感染治療,維持機體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進行營養支持等。為診治原發病創造時間、條件與機會。其次,結合肝髒功能衰竭“三重打擊”的機制假說,制定治療策略。如現代的臨床醫學認為對肝衰竭患者來說,在疾病上升前期,病理改變是免疫炎性損傷為主,所以治療原則以免疫抑制治療,清除體內種種毒素因子,以便穩定內環境的策略為主;在疾病上升期的初期階段,是以缺血缺氧性損傷為主,所以這一時期的治療原則應以改善微循環,促進肝細胞再生為主,更重要的是要積極防治並發症,特別要保護肺與腎髒;在疾病上升期的中後期階段,內毒素血症也開始參與,並對機體帶來沉重打擊,所以這時應輔以免疫增強治療,並根據病情選擇抗感染治療,選擇恰當時機進行改善微循環治療和營養支持,積極治療各並發症,在這時期疾病不得以控制,可考慮選擇人工肝、肝移植治療;如疾病得到控制轉入平台期以促進肝細胞的再生與修復為主,加強營養全方位的支持,積極防治繼發感染所致的內毒素血症。

  2、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策略

  人工肝支持系統(ALSS)是指通過體外的機械、物理化學或生物裝置,清除各種有害物質,補充必需物質,改善內環境,暫時替代衰竭肝髒部分功能的治療方法,能為肝細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復創造條件或等待機會進行肝移植。迄今為止,已經研制出非生物型、生物型和組合型三種人工肝方法。而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如:血漿置換(plasmaexchange,P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血漿膽紅素吸附(plasmabilirubinabsorption,PBA)、白蛋白透析(albumindialysis,AD)、血漿濾過透析(plasmadiafiltration,PDF)和持續性血液淨化療法(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等已在臨床廣泛應用並被證明確有一定療效(Ⅱ-2)[5]。

  3、原位肝髒移植策略

  原位肝移植(OLT)是治療進展期急性肝衰竭有效的方法,可提高肝衰竭患者生存率。但由於肝源的緊缺、價值的昂貴,尚不能作為常規的治療方法。因此對晚期肝病患者而言,應選擇在病情尚未完全惡化前手術,減少術後並發症,降低死亡率,提高長期存活率,同時可以顯著減少費用;對於暴發性肝炎等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因病情危急,隨時可能危及生命,應為這些患者及時進行准確的病情評估與觀察,盡早為實行肝髒移植手術而作准備,以便挽救病人的生命;對於早期肝癌或小肝癌患者,應首先考慮盡早實行肝移植手術,以免腫瘤向遠處轉移喪失移植手術機會;對於慢性肝硬化晚期及先天性遺傳病患者,由於近年肝髒移植的結果已非常滿意,因此如果病人的肝髒功能反復波動,需要接受治療,即應該及早考慮肝髒移植手術。

  4、肝細胞和干細胞移植

  肝細胞移植(HT)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細胞工程技術。通過HT增加存活的或有功能的肝細胞數量,也可作為肝移植前或肝髒自身恢復的過渡措施。目前的動物實驗和初步臨床應用結果表明:少量的移植細胞通過體內增殖可達到以下目的:先天性肝髒代謝缺陷的糾正、暫時的肝功能支持和受損肝實質的替代等,但肝細胞移植治療急性肝衰竭還處於試驗階段,也無大規模臨床對照試驗研究報道。仍然需要解決一些技術上關鍵問題。如,肝細胞的理想來源,輸注的最佳肝細胞的數量,移植的最有效途徑,肝細胞的低溫貯藏技術等。目前國內外還有干細胞移植進行肝衰竭方面的動物實驗和臨床報道,移植後沒有明顯的免疫排斥反應,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研究仍處在動物試驗階段。正如生物學家Zon所說:“對於干細胞科學,我們還處於黑暗的年代”,但可以設想,如果這些問題得以解決,我們找到了最佳的干細胞來源,構建了最成熟的誘導體系,這將會為終末期肝病的治療帶來曙光,為肝病的治療開辟新的治療途徑。

  六、預防與保健

  1、多一分關注,少一份擔憂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肝髒功能衰竭是肝功能不全中最為嚴重的臨床表現,其病情凶險,預後差,病死率及高。但只要我們高度重視,提高每個人對肝衰竭的病因、誘發因素、早期臨床表現的認知度,掌握針對各種促發肝衰竭因素的科學防范措施,則能做到預防和早期干預,從而降低肝衰竭的發生率,提高其搶救成功率。

  2、肝髒衰竭病人病程較長,病情經常反復,常使患者心理負擔很重,為了使這些患者減輕症狀,控制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其自我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1)情緒樂觀,樹立信心:中醫認為,七情不可為過,過激會損傷髒器。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肝病患者應該抱有“既來之,則安之”的穩定情緒。如對肝病缺乏斗爭的信心,過分憂郁,感情脆弱,喜怒無常,情緒波動,都會使中樞神精系統的功能紊亂,造成其它器官功能調節的障礙,直接或間接影響肝功能的康復。肝衰竭患者務必要正確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心胸開闊,情緒飽滿,樂觀向上,這樣才能減輕病痛,促進機體免疫機制的增強,有利於治療和病體恢復。

  (2)起居有常,合理飲食:肝衰竭患者的生活應順從人體生物鐘的節拍,吃飯、睡眠、休息、適量工作和活動,都要有一定規律,養成習慣。生活有序,在大腦皮質就會形成相應的條件反射,以保證內髒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促進肝髒功能復常。恢復期的肝衰竭患者應遵循適時、適當、適量的原則,進食有節,定時進餐,葷素搭配,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易消化,不宜過飽,防止便秘,忌食煙、酒和刺激性食品。

  (3)注意休息,動靜結合:肝衰竭患者恢復期不一定絕對臥床休息,可以散步,也可以參加輕度家務勞動,量力而行,以不疲勞為度。每天最好能保證晚上睡眠8小時,中午午休1小時。晚飯宜清淡,切勿過飽過鹹;晚睡前切勿飲濃茶、咖啡或刺激性飲料;入睡前用熱水泡腳,做幾節保健按摩或氣功,都可誘導入睡,保證睡眠質量。睡眠姿勢除飯後外一般以右側臥為佳,使心髒不受壓迫,促進胃腸蠕動排空,加上全身肌肉放松,可使睡眠安穩、舒適、自然。睡眠時還應注意不要用手置胸前壓迫心前區,造成夢魇。

  (4)定期復查,遵循醫囑:肝衰竭患者恢復期一般每月復查一次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規等,每3-6個月復查一次病毒指標、肝纖維化指標、甲胎蛋白、肝膽B超等,其他檢查視病情而定。如果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惡心、腹脹、尿黃、尿少等症狀,即刻到醫院就診。肝衰竭患者用藥一定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用藥原則是:少而精,以安全有效為准。不要隨便亂用藥,特別是不要用藥過多,因為許多藥物都要經過肝髒代謝,過多用藥會加重肝髒負擔,盡可能少用藥,達到保護肝髒的目的,對肝髒有毒害的藥物特別要少用或不用。除此之外,一定要遵循醫囑,切勿擅自停藥,尤其是抗病毒藥物。

  總之,我們要清楚認識到肝髒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要普及人們對肝髒功能保護和評判的認知度,盡可能做到早預防、早認識、早診斷、早到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並具備專業化醫療設施的醫療機構去就診,以便盡快控制病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