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日常保健 >> 解析:肝病患者養生及食療方

解析:肝病患者養生及食療方

  1、在家休養的肝炎患者應注意什麼?

  肝炎進入恢復期的患者和慢性肝炎在家休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正確對待疾病,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中醫認為“怒傷肝”,因此處事待人要胸懷寬廣、冷靜,保持樂觀情緒,有利於身體恢復健康。

  (2)預防各種感染。慢性肝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在病中或病後極易被各種致病因子感染,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膚感染等,這樣會使已恢復或靜止的病情,再度活動和變化。要根據氣候溫度增減衣服,注意起居及個人衛生。

  (3)防止疲乏。恢復期不一定絕對臥床,對於散步、打太極拳、輕度家務勞動可以量力參加,以不疲乏和勞累為標准,有利於機體血循環、增加內髒器官的功能。要避免剛出院就進行較劇烈的活動。急性肝炎要有1年的肝功穩定,慢性肝炎要2年以上穩定。

  (4)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慢性肝炎患者不要隨便用式,特別是不要用藥過多,因為許多藥物都要經過肝髒代謝,會加重肝髒負擔,盡可能少用藥,以達到保護肝髒的目的,特別是要少用對肝髒有害的藥物,如巴比妥類安眠藥等。

  (5)定期復查肝功。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個月至一個月檢查1次。急性肝炎恢復期或慢性肝炎可每1-3個月檢查1次,還應以自我感覺為主。再次出現乏力、食欲減退、尿黃等情況需及時檢查。但是是否精神好、食欲就意味著肝功正常呢?大量事實證明不是這樣的。不少急性肝炎患者急性期症狀消失,但肝功能並未正常,如不繼續堅持治療就有可能使病程遷延,導致慢性肝炎。也有不少慢性肝炎症狀不明顯,但病情仍在進展,直支發展為肝硬變腹水才來就醫,這樣為時已晚。所以應定期檢查身體,復查肝功,為醫生指導治療提供依據。

  2、食療在肝病自我療養中起什麼作用?

  “民以食為天”,清代醫家王陣英說:以食物作藥用“性最平和,味不惡劣,易辦易服”。因為食療可以排內邪、安髒腑、清神志、資助氣。根據祖國醫學理論結合現代醫學觀點,可以認為食療是人體自我調理最基本的措施。

  (1)食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中醫認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現代觀點則認為,如能針對自身疾病和營養情況選擇補充食品,往往勝過吃藥。如吃麥麸、蠶蛹能防治腳氣病,吃海帶,昆布防治甲狀腺腫,吃水果、新鮮蔬菜防治壞血病,吃動物肝髒防治夜盲症。

  (2)食療可改善人體各器官的機能。中醫有“以髒養髒”、“以類補類”的治療方法。如用豬血、羊肝治貧血,豬腎治腎虛腰痛,豬骨髓補腦益智,胎盤粉增強人體抵抗能力。而米面果菜更是人體日常生活所必需。各種食品都有將對人體的某種器官發揮一定的作用。如米面均有補脾、和胃、清肺之功;黑芝麻有補血、生津、潤腸、烏發等作用;荔枝能補氣養血,益人顏色,還能增強神經系統功能等。

  (3)飲食得當則可維持生理平衡。食物有酸、苦、甘、辛、鹹五味,寒、熱、溫涼四氣。熱性疾病可用梨汁、藕汁、西瓜汁清熱並利尿;腹脹、喉痛可用蘿卜,甘草來防治。一切虛寒之體可用蔥、姜、紅糖湯溫中散汗;用辣椒、生姜通陰健美操胃;胡椒、茴香治胃寒腹痛。一般認為,米面肉蛋多屬酸性食物,蔬菜水果以鹼性居多,適當調理有利於人體代謝的鹼平衡。

  (4)用食品來調整有病的機體。肝病患者或兼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的人應少食動物脂肪,食用肉類時宜用瘦肉;平素兼有脾胃虛弱的人可多吃白扁豆和豆制品,因為這類食品暖脾胃、除濕熱,且富含蛋白質,可調節並增強消化系統的功能。又如鳝魚中含鳝魚素A和鳝魚素B,這兩種物質可使血糖恢復正常,使高血糖患者血糖下降,低血糖者血糖上升,中醫認為它能“補五髒,療虛損”。了解每種食品的基本營養成分和性味作用,用食平疴、怡情遣病,是自我療養中最高明的醫道。

  3、對肝病飲食療法的現代觀念是什麼?

  肝髒病患者,尤其是常見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長期攜帶者、各型慢性肝炎、肝硬變的治療,除精神、藥物和動靜結合的體療外,最基本的需要則是飲食療法。1948年以半,肝病飲食療法以保護受損肝髒為目的,主張高糖、低蛋白、低脂肪飲食。而近30年來,肝病的飲食療法基本上是按美國馬虎蒂克博士的“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和低脂肪設計的。利用這種療法對減少肝硬變並發腹水,協助肝細胞修復,延長生存期均有一定效果,但肝病後發胖,引起脂肪肝的患者不在少數。當今修正的觀念則是,給患者過多的糖和蛋白質,還不如給他們每天提供多樣化的飲食類別、計量指南和均衡良好的飲食內容,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額外食品。而且要使飲食內容和烹調技術要求盡可能適應個體需要。讓肝病患者了解基本營養知識,最重要的是讓肝病患才保持旺盛的食欲,科學地把飲食熱量控制在7531-9204千焦(1800-2200千卡)之間,根據自己的食量,把家常食品和我國豐富多彩的藥膳進行搭配食用,每餐吃到八分飽為宜。

  4、肝炎患者應怎樣補充蛋白質食品?

  常人為維持輕微勞動每天所需蛋白質約70克左右,肝病患者為利於肝細胞的修復再生,則1天需要90-100克蛋白質。給病毒性肝炎患者補充蛋白質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1)瘦肉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6%-25%。如瘦牛肉中的蛋白質為20%,而雞肉中的蛋白質為25%。即假設吃100克牛肉,則僅能攝取20克蛋白質。

  (2)動植物蛋白質要各半搭配。攝入蛋白質在消化後被分解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後在肝髒制造成人類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質。人體有8種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成,一定要由外源供給。當動植物蛋白質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時,可彌補各自的不足,明顯增加蛋白質的影響,保證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

  (3)多余的蛋白質是增肥發胖的基礎,並以脂肪形式貯存。一天吃肉蛋雞魚太多,實際吸收增多,而真正利用的仍只有每日需要量。多余的蛋白質反而增加肝髒負擔,要把它轉化為脂肪貯存,導致人為發胖甚至脂肪肝。因此對肝髒病患者來說,反對把1周需要的蛋白質總量在1-2天內吃光。如能把1周的蛋白質分成7等份,每天吃相等分量,將是一種既節約又合理的營養調配。

  (4)飲食均衡很重要。有的肝病患者怕發胖,不願吃含糖食品。人1天必需攝入400克左右的糖才能保證熱量供給。否則好不容易制造出蛋白質,都被移作熱量去消耗,豈不太可惜了嗎?在飲食的均衡上每天還一定要注意補充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的蔬菜、水果、五谷雜糧,尤其綠色蔬菜,海藻菇類都應混合搭配才利於肝病的康復。生物學家發現,當你把蛋白質食品和蔬菜一起吃下去時,胃的消化液要比單吃一種食物多得多,所以決不能忽視瓜菜水果和谷類對蛋白質的輔助作用。

  (5)重症肝炎或肝硬變有肝昏迷趨勢的患者應少食甚至禁食蛋白質。肝昏迷恢復後的患者供給蛋白質亦應從低量開始。臨床上,個別患者因多吃1個雞蛋而誘發肝昏迷。遇到這類情況,飲食上應完全聽從醫生安排。

  五谷雜糧等含澱粉類食物以及各種水果類、蜂蜜等,能供給糖,以補充日常生活所需熱量,增進肝髒的解毒功能。

  芝麻、花生、大豆、菜籽、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物及其植物油,蛋黃、牛奶及少量動物性油脂等,可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補充熱量,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魚、蝦、貝類,牛、羊、豬的瘦肉,禽蛋類、花生、核桃、大豆、小麥、標准米、標准面、小米、玉米等是常用的補充蛋白質的食品,它們都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補充機體代謝消耗,提供一定熱量。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