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藥肝表現
目前至少有600多種藥物可引起藥肝,主要臨床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淤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表現及如何診斷
有接受藥物史。急性藥物性肝病最為常見,以肝細胞壞死為主時,臨床表現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發熱,食欲不振,乏力,惡心,黃疸和血清轉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響較小,高膽紅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與肝損嚴重程度相關。病情輕者,停藥後短期能恢復(數周至數月),重者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出現進行性黃疸,出血傾向和肝性腦病,常發生死亡。
以過敏反應為主的急性藥肝,常有發熱,皮疹,黃疸,淋巴結腫大,伴血清轉氨酶,膽紅素和ALP中度升高,藥物接觸史較短(4周以內)。
以膽汁郁積為主的藥肝、有發熱、黃疸、上腹痛、瘙癢、右上腹壓痛肝大伴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ALP升高明顯(2~10倍),結合膽紅素明顯升高(34~500μmol/L)膽鹽、脂蛋白、GGT及膽固醇升高,而線粒體抗體陰性。一般於停藥後3月至3年恢復,少數出現膽管消失伴慢性進展性過程。而膽管損傷為不可逆,進展為肝硬化。
藥物引起的慢性肝炎與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相似,輕到無症狀,而重到發生伴肝性腦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現與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轉氨酶,GGT的升高,進展型導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礙。
藥肝的診斷可根據服藥史,臨床症狀,血液肝功能試驗,肝活檢以及停藥後的效應作出綜合診斷。診斷藥肝前應了解:
①用藥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須詢問發病前3個月內服過的藥物,包括劑量、用藥途徑、持續時間及同時使用的其他藥物。
②原來有無肝病,有無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證據。
③原發病是否可能累及肝髒。
④以往有無藥物過敏史或過敏性疾病史,除用藥外,發現任何有關的過敏反應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對診斷藥肝十分重要。
藥物過敏反應所致肝病診斷標准:
①服藥後1~4周,出現肝功能障礙。②首發症狀主要為發熱、皮疹、皮膚瘙癢和黃疸等。③發病初期外周血嗜酸細胞上升(達6%以上)。④藥物敏感試驗(淋巴細胞培養試驗,皮膚試驗)陽性。⑤偶然再次用藥時可再引起肝病,具①④或①⑤可以確診,具①②或①③者可以擬診。在疾病早期進行肝活檢有助於鑒別病變類型和了解肝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