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我國肝衰竭救治理念有五大改變

我國肝衰竭救治理念有五大改變

  ——第五屆長三角肝衰竭臨床救治協作網論壇在滬舉行

  肝衰竭是最嚴重的臨床疾病類型之一,常可發生並發症,自然死亡率高達70%以上,十年來我國改變治療理念,成果顯著,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症肝炎ICU科一項對2123例肝衰竭救治的臨床成果表明,肝衰竭搶救成功率已提升到74.16%。這是記者8月30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長江三角洲肝衰竭臨床救治協作網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據論壇主席、該成果報告者、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重症肝炎ICU科主任王介非教授介紹,在臨床實踐上,我們對肝衰竭的救治有五大理念的改變:

  一是從以往以肝功能指標為目標的治療模式,轉向為以糾正生理紊亂為導向的目的性治療。過去,臨床醫生往往以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等指標數值的變化及臨床症狀給予狹義的、被動的、對症的、消極的治療為主,如黃疸高就用退黃疸的思美泰、苦黃藥物等。如今已引入集束化干預的治療理念,即根據患者發病、發展的不同病因、病理機制、時機和不同的生理紊亂情況,結合臨床血流動力學和一些實驗室等定量指標,來制定治療的目標,並在治療過程中實施檢測和隨時取得患者實際狀態,精准而及時地調整干預治療的方向和強度,分次、分階段地達到每一階段的治療目標,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

我國肝衰竭救治理念有五大改變

  二是從以往的單向肝髒救治,轉向多向、多器官功能支持的全身關照式治療。這是因為肝衰竭的晚期多會出現肝外並發症,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而不可收拾。為此,治療團隊在早期就采取保護肝外器官的功能的方法,以預防肝外並發症的出現,及時給予患者延續性器官功能支持的治療,如人工氣道建立與管理、機械通氣技術、深靜脈置管技術、血流動力學監測、連續性血液淨化和人工肝技術、腸內場外營養支持等,以便贏得時間和條件,同時進行積極的病因治療,控制原發疾病,最終達到提高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質量的目標。

  三是從以往不重視肝衰竭的“黃金窗口期”治療,轉向對“黃金窗口期”有極高的認知度。肝衰竭治療的“黃金窗口期”一般只有七天,在此期間內,准確而及時的判斷對指導臨床救治、改善患者預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窗口期,肝功能不良指標處於上升前期,主要症狀以免疫亢進、組織細胞缺氧為主,臨床表現多為嚴重的乏力和消化道不良等症狀,還會出現凝血功能障礙、伴或不伴有肝性腦病等情況。這期間醫務人員一定要抓緊治療,以抑制機體超強的炎症免疫損傷、糾正凝血功能紊亂為主,以達到最大程度地控制患者肝髒受損為目標。

  四是改變了以往在肝衰竭早期為減少損傷程度和控制傷害范圍,僅注重藥物抑制炎症反應的治療,而不注重肝衰竭後期以營養促進肝髒修復的過程。肝衰竭發展到中後期,患者主要面臨的問題是因營養缺乏,熱卡提供不足,免疫功能低下而帶來的繼發性感染、內環境紊亂、器官功能恢復滯留等病理改變,所以這階段為促進髒器修復和功能恢復,熱卡保障,精准的個體化營養術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五是改變了以往肝衰竭治療中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如人工肝技術是一種利用血液淨化技術暫時替代肝髒功能,為肝衰竭患者贏得短暫的時間來治療原發病,使肝細胞得以恢復再生的醫療新技術。它既可以清除體內的炎性介質,又可以補充肝髒自身合成的凝血因子的需要而糾正凝血功能障礙,也可以置換出血液中的黃疸和毒素,消退黃疸等功能。但以往治療中只注重它的消退黃疸的作用。經近五年的探索,研究者發現,人工肝技術主要作用是病因治療,可治本,不能簡單而隨意的單純為了減少黃疸指數而用該技術。由於嚴格把控了人工肝技術的適應症和應用該技術的時機,使肝衰竭患者死亡率有了下降。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