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體質下降、飲酒、食積、郁悶、過食肥甘厚味等,都可能引起肝功能發生改變。治肝病和保肝可選用下列食療方。
脾虛氣弱者選“芪苓粥”
脾虛氣弱,多見於身體虛弱缺少鍛煉者,有面色蒼白無華、動則氣短出汗、午後下肢浮腫、舌淡苔白等症狀。用等量的黃芪、雲苓,磨粉過篩去渣備用。取60克大米熬粥,起鍋前加入15克藥粉,攪勻即服,每日2次。
肝陰虧損者選“沙麥膏”
肝陰虧損,多見於經常熬夜者,有形體瘦弱、睡覺出汗、脅肋隱痛、舌紅少苔等症狀。用北沙參、麥冬、酸棗仁等量,加水熬煎1小時以上,濾渣留汁,再熬濃縮,加冰糖熬成能流動之膏狀,冷卻後放入冰箱備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
肝膽濕熱者選“魚茵蛋”
肝膽濕熱,多為長期飲酒及喜食肥甘者,有面色灰黃、體乏喜臥、尿液渾濁、舌有黃厚苔等症狀。用魚腥草30克、茵陳5克煎水去渣留汁,汁中放入去殼鴨蛋1個,煮熟即可吃蛋喝湯,每日1次。
氣郁食積者選“佛砂湯”
氣郁食積,多見於好動氣而影響肝脾功能者,有胸脅脹痛、胃中不適、大便不爽、舌有膩苔等症狀。將佛手片、砂仁等量磨研成粉過篩,每次3克,下入用鲫魚1至2條熬成的湯中,攪勻即可服用,每日1至2次。
相關推薦:乙肝的產生,從中醫來說是濕、熱、毒三種因素侵害入人體,它的病變就圍繞這三個字而演變。部分患者因遷延時間長,加上治療不規律,使體質受到損害,可出現肝腎陰虛或肝郁脾虛現象。因此,在購湯料時,就要根據這些不同情況選擇湯料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