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器官,藥物大多經肝髒代謝,因此凡是用藥不慎,濫用藥物都是引起肝損害,即所謂藥物性肝炎。藥物性肝炎患者,可能有肝區不適,腹脹,食欲減退,惡心,乏力等感覺。實驗室檢查,最早最常見的為血清轉氨酶增高,亦可發生黃疸,血膽紅素增高,其他尚有血鹼性磷酸酶,谷氨酰轉肽酶增高。藥物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很像急性病毒性肝炎,如果不注意病人用藥情況,誤診為病毒性肝炎住入隔離病房者屢見不鮮。
藥物性肝炎可以發生在以往沒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來就有嚴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種藥物後發生程度不同的肝髒損害,均稱藥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種藥物可引起藥肝,其表現與人類各種肝病的表現相同,可以表現為肝細胞壞死、膽汁瘀積、細胞內微脂滴沉積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本病發病率逐漸增高,占所有黃疸住院病人的2%,占暴發性肝功能衰竭中的10%~20%。慢性肝炎中的1/4到2/3屬藥肝,其中以老年人為多見。
藥物性肝病的發生是多因素的,藥物本身的差異、藥物的劑量、患者的年齡及性別,對藥物的敏感性、免疫狀態、聯合用藥、已患肝病等可能在其中起作用,所以對藥物性肝炎的診斷也應該考慮多個因素,下面是常用的藥物性肝炎的診斷標准。
(1)用藥6周內有肝髒損害的表現(睾丸酮類激素例外)。
(2)初發症狀可有發熱、皮疹、瘙癢等過敏表現。
(3)病初常有白細胞總數增加,末梢血中的嗜酸粒細胞>6%。
(4)具有肝內淤膽或有肝實質細胞損害的病理和臨床表現。
(5)淋巴母細胞轉化試驗或巨噬細胞(白細胞)移動抑制試驗陽性。
(6)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及甲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病毒指標均陰性。
(7)再應用相同的藥物,再度發生肝損害。
具備上述的第1條,再加上(2)條+(7)條中的任何兩條都可考慮為藥物性肝炎。
藥物性肝炎的飲食營養
藥物性肝炎在進行正規的治療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日常保健和飲食營養。具體方案如下:
1、熱量:成年人每日熱量的攝取應以30-35仟卡/每公斤體重為目標,計算起來70公斤的成年人,熱量約2100-2450大卡。使用高熱量飲食易形成肥胖而沉積的脂質堆在肝髒易形成脂肝,因此不宜使用高熱量飲食。
2、蛋白質:肝炎病人易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味、覺改變的情形,使進食量減少,蛋白質攝取量亦減少,容易引起蛋白質的缺乏。這時應注蛋白質的量,則可幫助肝髒修補損壞的組織,所以建議每日蛋白質的量應達到1—1.5克/公斤體重,其中2/3應來自高生物價的蛋白質食物,如:肉、魚蛋、奶,植物性食物如:豆類,雖有蛋白質但並不含所有人體所需的‘必需铵基酸’而且其吸收利用的效率都不及動物性蛋白。
3、糖類:飲食中有足夠的糖類供作熱量來源,就可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被用作熱量來源的機會,如此這些蛋白質就可當做作肝髒組織修補的原料。每日應攝取300-400公克,約為5碗飯。也不宜過多,以免影響肝細胞正常的功能。
4、脂質:攝取量為100-150公克,肝功能恢復至正常後,油脂攝取量不超過100公克,不必過量限制脂肪,因為限制脂肪使食物變得無味,也會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5、維生素和礦物質:以食物來源最好。充分供應,以促進肝髒對抗壓力及修復損傷。
6、少量多餐,流質及半流質濃縮的飲食,較適合肝炎病患食用。油炸食物應盡量避免,盡量選用新鮮清潔的食物來烹調,以熟食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