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微創新術式治結腸癌肝轉移

微創新術式治結腸癌肝轉移

  5月19日,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普通外科病房復查的患者孟女士高興地對病友說:“大夫把我壞了的肝和結腸腫瘤都切除,我又重新活過來了!”

  65歲的孟女士來自山西,7個月前被當地醫院診斷為“乙狀結腸癌伴肝髒多發轉移”,輾轉多家醫院後,均因肝髒轉移瘤過多被判無法手術。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就診時,大夫發現孟女士肝轉移瘤主要在右肝,左肝僅有2枚轉移結節。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將右半肝和左肝腫瘤局部一次性切除。但由於患者左半肝體積過小,傳統的手術方式因造成術後殘肝體積不足而被否定;而患者接受過6個周期的化療,若放棄手術繼續化療,會因化療不敏感導致腫瘤進展而危及生命。

微創新術式治結腸癌肝轉移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普外科結腸癌肝轉移多學科團隊反復討論,決定由普外科主任修典榮教授帶領的團隊為患者實施“全腹腔鏡ALPPS聯合結腸癌根治術”,手術分兩次完成。3月13日,第一次手術先切除左肝腫瘤局部、保留右肝,並通過結扎門靜脈右支、劈離左右肝加大對左剩肝的營養供給,促使左肝體積快速增大,為二次手術創造條件。術後7天檢查發現,左半肝明顯增大、肝功能良好。3月23日,第二次手術,在腹腔鏡下切除右半肝和結腸癌。術後第二天孟女士就返回普通病房,現在復查的結果顯示恢復良好。

  修典榮主任介紹,結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約25%會出現同時性或異時性肝轉移,中位生存期約18個月。而可切除的結腸癌肝轉移,其5年生存率可達40%。由於肝轉移瘤多數為多發,往往需要行大塊肝切除術方能完全切除。因患者多接受過長期化療,肝損害較重,很多人往往無法接受手術。目前國際上多采用的增加剩余肝髒體積的方法,需要術後4-6周才能進行第二次手術,部分患者會因等待期內新發腫瘤而失去二次手術機會。全腹腔鏡ALPPS聯合結腸癌根治術屬於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能快速增加剩余肝體積,在術後7-10天即可進行二次手術,使更多患者獲得了根治性手術的機會。經文獻檢索,國內外尚無報道。

  微創醫學微而不凡

  中國首個微創醫學與設計藝術的跨領域創作實踐活動—— 2015波士頓科學中國設計挑戰賽“YI術之美”跨界創作日前在京啟動。

  微創醫學近年來以其創新和突破,成為引領現代醫學發展的一股先鋒力量。微創療法的創口通常為穿刺針眼,即使是切口,通常也僅為1-5厘米。而且,微創療法的小創口都比較隱蔽,例如頸部甲狀腺的小創口在胸部,預防心髒內血栓脫落的微創療法僅在大腿有小創口,乳腺手術的小創口在腋下……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理事長白書忠教授說,創傷小、恢復快、負擔輕是醫療科技創新的主要方向,診療高效性和更佳的患者體驗是醫療健康的需求。此次挑戰賽邀請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藝術先鋒力量,與心髒、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等領域的國內微創醫學骨干醫師進行聯合創作,以“微而不凡”為主題,向大眾展現微創醫學的微、精、妙,將於7月底呈現創作作品。大眾將能更直觀地了解微創手術,比如,為什麼心髒微創手術的起點不在胸腔而是在腿部?3D技術如何輔助微創醫師提高手術的安全系數和效率?用於控制重度哮喘病情的微創療法的“手術刀”為何竟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熱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張澍田教授是受邀參加此次挑戰賽的微創專家醫師之一,他表示,微創療法中運用的治療理念和技術非常前沿,治療方式也與傳統的藥物治療、開放式手術治療存在很大差異,因此造成了大眾對於微創醫學的認識難點。借由人們容易感知的藝術表現形式,可拉近公眾與微創醫學的距離,推動微創診療解決方案的應用和普及。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