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乙肝病毒再激活發生的時機與機制

乙肝病毒再激活發生的時機與機制

  近期發表在Medscape上的一篇文章就如何有效預防HBV再激活進行了回顧和分析,醫脈通編譯其中主要內容,與讀者共享。本期主要介紹哪些情況下會出現HBV再激活以及HBV再激活的機制。

  化療後HBV再激活

  1991年,Lok和他的同事報告稱,正在接受各種化療方案治療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48%的HBsAg陽性患者及4%的抗-HBc陽性患者發生HBV再激活,但既往無HBV感染(例如,抗-HBc陰性)個體則未發生HBV再激活。上述三組患者發生激活相關肝衰竭發生率分別為7%,2%,和0%。

  Loomba和他的同事回顧了HBsAg陽性患者化療期間直接預防HBV再激活的研究。再激活,定義為血清HBV DNA增加(血清ALT水平升高至少10倍以上),HBsAg陽性患者的再激活率為32%。再激活患者的肝衰竭率為13%,死亡率為7%。

  Seto和同事研究了260例接受利妥昔單抗化療的患者;24%為HBsAg陰性及抗-HBc陽性。治療後70周時(中位數),HBV再激活累積發生率為42%;再激活發生在利妥昔單抗治療後23周(4-100周)。與HBV再激活呈正相關的唯一顯著風險因素是基線時抗HBs檢測不到。

乙肝病毒再激活發生的時機與機制

  FDA不良事件報告系統(AERS)在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既往或慢性HBV感染患者中整理了100多例致命性HBV再激活病例。利妥昔單抗相關HBV再激活的報告導致了FDA提出了擴大的黑框警告----強烈建議將要進行B細胞耗竭治療的所有患者進行HBV篩查,篩查陽性患者應考慮抗病毒藥物預防治療。

  應用生物制劑後再激活

  從其免疫效力,跨越亞學科普遍應用,以及需要長期給藥的角度來看,TNF抑制劑與HBV再激活之間高度相關的關聯。然而,抗TNF-α治療患者的HBV再激活率較化療患者低。

  Perez-Alvarez和他的同事對257例采用抗腫瘤壞死因子制劑治療的活動性或恢復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出具了鑒定報告。42%的患者出現血清ALT水平升高,16%有症狀性肝病,39%再次出現HBV DNA, 5%因肝衰竭而死亡。與依那西普(Enbrel )相比,HBV再激活較多發生於接受英夫利昔單抗治療患者。HBsAg陰性,但抗-HBc陽性患者(5%)相比,HBV激活較多發生於HBsAg陽性(38%)患者。治療IBD中給予TNF抑制劑期間,約40%的HBsAg攜帶者和5%的抗-HBc陽性但HBsAg陰性患者出現HBV再激活。

  實體器官移植後的再激活

  腎移植後HBsAg陽性患者的HBV再激活報告率為50%-90%。這些患者中,再激活與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進展加速,肝有關死亡率增加有關。肝移植治療HBV相關肝髒疾病後,除非采納預防方案(口服抗病毒劑,有或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否則復發性乙型肝炎的風險為80%。從乙肝恢復期(HBsAg陰性,抗-HBc陽性)供體肝源可導致受體50%-75%的HBV感染風險;這可通過抗病毒預防來預防。

乙肝病毒再激活發生的時機與機制

  HBV再激活機制

  大多數HBV感染血清學恢復患者(HBsAg陰性,抗-HBs陽性,抗-HBc陽性)在血清中檢測不到HBV DNA;然而,HBV仍然存在於肝髒中。HBV感染的一個特征是游離DNA(共價閉合環狀DNA)----病毒轉錄模板,在感染肝細胞核中持續存在。

  病毒復制受免疫系統控制。HBV復制和肝髒疾病在促進持久性病毒機制和宿主免疫控制失衡的情況下發生。一般認為病毒再激活的初始事件是宿主免疫系統控制HBV復制的能力的破壞。然而,這種特異性細胞免疫學機制尚不清楚。

  Salpini和他的同事對HBV再激活患者進行了HBsAg超深測序,以破譯這種表象之下的基因功能。再激活患者中,52%的患者采用利妥昔單抗治療,35%采用各種化療藥物治療,14%僅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炎性疾病。 HBV再激活前,52%的患者檢出抗-HBc陽性----HBV唯一的血清學標志物,31%的為非活動性攜帶者。研究人員報告稱,76%的HBV再激活患者攜帶HBsAg基因突變,一些突變位於T細胞表位,但其他一些突變通過另外的N-連接糖基化位點阻礙了抗-HBs的識別。這項研究表明,轉義突變支持HBV再激活,再激活與具有較強逃避免疫應答能力的HBsAg突變相關。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