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用藥 >> 60%乙肝擅自停藥釀悲劇 乙肝治療需達3個終端

60%乙肝擅自停藥釀悲劇 乙肝治療需達3個終端

  乙肝是由於感染了乙肝病毒而引起的慢性肝病,乙肝病毒不僅危害人體健康,還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困擾。因此,乙肝治療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之一,而乙肝病毒比較頑固,乙肝治療存在一定難度,乙肝治療過程中切忌盲目停藥不僅不利於乙肝病情恢復,還可能導致病情復發。

  乙肝擅自停藥釀悲劇

  在臨床治療中,不少患者存在認識誤區,有人認為得了乙肝就得終身服藥,有人認為轉氨酶正常或者達到病毒抑制就可以停藥。專家表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免疫缺陷,以致病毒在體內持續存在難以清除。

  據研究調查表明,許多乙肝患者明確提出不願終身服藥的意願,甚至有些患者在咨詢專家時提出“是藥三分毒”,“害怕藥物影響胎兒,希望近早停藥以便懷孕”的問題。

  另外,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的公益項目“希望家園”的一份研究數據也表明,在對2011名慢乙肝患者的追蹤訪問中發現,服用抗病毒藥物5年內,高達36%的患者停藥,其中,未經醫生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停藥的患者占到59%。

  有研究顯示,40%的患者療效欠佳是由於依從性不高造成的。專家表示,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慢乙肝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患者的依從性至關重要,規律性的隨訪有時候甚至要比選擇一種正確的藥物作用還要重要。定期隨訪一方面能夠及時了解和評估抗病毒療效,盡早干預,盡早調整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最終治療目標;還能夠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用藥的安全性;第三,定期隨訪可以加強患者和醫生的溝通,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並幫助他們樹立長期治療的信心,維持患者良好的依從性。

  2010年新版《中國慢乙肝治療指南治療》指出:對於治療期間的患者每3-6個月進行隨訪1次,進行病毒學指標、生化學指標、及根據病情所需的其他指標的檢測。停藥的患者也一定進行規律隨訪,以便醫生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並給予及時治療。2010年新版《中國慢乙肝治療指南治療》指出,停藥後半年內每2個月隨訪1次,以後每3-6個月隨訪1次,至少隨訪12個月。隨訪期間如有病情變化,應縮短隨訪時間。

  慢性乙肝治療分3個終點

  目前治療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口服抗病毒藥物,通過抑制乙肝病毒復制而降低病毒量,但停藥容易復發;二是干擾素類藥物,可直接抑制病毒復制,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幫助提高機體免疫,達到持久免疫控制狀態。

  最新版歐洲肝病研究學會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診治指南》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療分為3個終點:僅維持病毒學應答為可接受的終點;實現停藥後持久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即實現“持久”的免疫控制,就是俗話說的持久的“大三陽”轉“小三陽”)為滿意的治療終點,這是指南強調的實現停藥不復發至少要達到的治療終點;達到停藥後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轉換(即臨床治愈)則是理想的治療終點。

  兩大類治療藥物都可達到第一個終點;要達到第二個終點,長效干擾素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比例要高於口服抗病毒藥物;在達到第三個終點方面,干擾素特別是長效干擾素更具明顯優勢。

  慢性乙肝治療能否停藥,取決於采用哪種治療方案以及患者對治療的應答情況,這需要醫生與患者的配合,提高患者依從性對於乙肝日後的康復有一定的意義。那麼乙肝患者何時可以停藥呢?

  乙肝實現停藥的標准是什麼?

  對於e抗原陽性患者如果實現了雙達標(病毒檢測不到和e抗原血清學轉換),鞏固治療一年後,就可以停藥。

  對於e抗原陽性的患者,在間隔至少6個月的兩次檢查中,均顯示e抗原血清學轉換和病毒檢測陰性,即實現臨床上的雙達標,鞏固乙肝治療一年後,就可終止治療。

  對於e抗原陰性的患者,如連續三次、間隔至少6個月的檢查中,病毒檢測均顯示陰性,則可以考慮停止治療。這類患者一般年紀較大,感染時間較長,治療難度較大。

  乙肝停藥標准很重要,如果在不該停藥的時刻停藥了,會導致病情反彈,甚至比治療前的狀況還要嚴重。臨床上,乙肝停藥標准是病毒必須是10的三次方以下,此外還要看e抗原陽性變成e抗原陰性,我們叫血清血液轉換,轉換以後最好再用一年以上再停藥,就不大容易反復了。乙肝的治療是一項長期堅持的過程,乙肝的合理用藥對於疾病的預後有很大作用,乙肝用藥除了不可擅自停藥外,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大三陽”轉為“小三陽”是關鍵

  要實現2010版《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目標,必須把握抗病毒治療的關鍵點——e抗原血清學轉換。即平常說的實現由“大三陽”(e抗原陽性)轉變為“小三陽”(e抗原陰性,e抗體陽性)。“這是慢乙肝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臨床節點。也是抗病毒治療的停藥指征之一。”專家指出。

  “目前臨床上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中有八成使用核苷類似物藥物,已上市的四種核苷類似物中,替比夫定具有較高的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解放軍302醫院的張鴻飛教授解釋說,各類藥物的中國注冊臨床試驗的一年結果顯示,替比夫定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高達25%,治療3年時有42%的患者可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

  一項由中國、韓國、台灣2499位乙肝患者參與的,針對亞洲患者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對於亞洲常見e抗原陽性患者(基線轉氨酶≥2ULN,乙肝病毒<9log10患者),服用替比夫定治療2年後,77%患者乙肝病毒DNA檢測不到,高達47%患者獲得e抗原血清學轉換,再經鞏固治療後還有機會停藥。

  治療時機最重要

  如何把握抗病毒治療時機,國內外的一些研究顯示:越早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患者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越低。2007年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肝髒》上的一篇文章顯示:一項長達27年的研究結果表明,40歲以前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患者其肝硬化、肝癌的發生率遠低於40歲以後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患者。這些材料均顯示,盡早實現e抗原血清學轉換對於實現患者的長期治療目標起著關鍵的作用。

  對於治療時機的選擇,專家表示,醫生在為慢乙肝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時,首先應該把握好治療時機。如果應當進行抗病毒治療而沒有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的延誤;而如果患者還沒有到治療的時機就進行治療,那麼藥物的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

  另外,專家特別強調,治療慢性乙肝,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不能使用所謂的偏方,如果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將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損失。

  綜上所述,乙肝患者的治療是重中之重,乙肝患者采用規范化的治療對於肝病日後的康復有很大作用。乙肝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進行,不可擅自停藥,此外,乙肝患者應當定期隨訪與檢查,定期隨訪與檢查有助於觀察病情變化,以及時進行應對處理。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