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類藥物是目前抗乙肝病毒的重要用藥之一,它的優點是應用方便,每天口服一片,不良反應少,幾乎沒什麼禁忌症,而且抑制病毒的活性很強,能較快改善病情,容易被患者接受。不過核苷類也有突出的缺點,就是停藥復發率高,需要長期用藥,而長期用藥又可能發生耐藥,從而影響療效。然而核苷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如何安全停藥,這個問題備受乙肝患者關注。
這些年,隨著我國慢乙肝抗病毒治療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核苷類藥物的治療,他們正面臨這類藥物在使用中出現的“好上不好下”的問題。
核苷類藥如何才能上得容易、下得安全,實現所謂的安全停藥?實現臨床治愈無疑是最好的辦法。權威專家已明確指出,慢乙肝治療的理想終點是實現HBsAg清除,產生Anti-HBs抗體,即臨床治愈。大量研究結果證實,實現這一終點的患者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風險低,疾病能夠長期緩解。其次,持久的HBeAg血清學轉換也能幫助疾病獲得較長期的疾病緩解,實現安全停藥,甚至誘導HBsAg清除。
但核苷類藥物治療獲得的HBeAg血清學轉換率與HBsAg清除率均較低,各種核苷(酸)類似物治療2-5年的HBeAg血清學轉換率不超過30%,HBsAg清除率更是接近自然清除率。顯然,對於核苷類治療的患者,要實現安全停藥就需要找其他藥物來幫忙。
實際上,在實現臨床治愈與HBeAg血清學轉換方面,干擾素治療更具優勢。相對於核苷類藥物單一的抗病毒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不但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還能夠通過免疫調節幫助宿主實現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控制,能夠獲得持久的HBeAg血清學轉換,甚至HBsAg清除。正是基於這種優勢,聚乙二醇干擾素才能夠以其有限療程實現真正的慢乙肝成功治療——臨床治愈,最終使部分人群達到安全停藥的可能。
目前已經有研究顯示比如OSST研究結果,核苷類藥物治療的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1年內實現HBeAg血清學轉換的機會比繼續服用核苷類治療增加近2倍。尤其對於HBeAg已經清除且HBsAg水平低的患者,實現HBsAg清除的機會可達到25%。
總之,針對核苷類藥物治療過程中產生的“好上不好下”的問題,對於期望有更高生活質量,追求有限療程實現“大三陽”轉“小三陽”或臨床治愈的患者,如果符合干擾素治療適應症,在初治時就應當選擇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對於已經接受了核苷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如果病情穩定,希望停藥,也仍然有機會通過聚乙二醇干擾素縮短治療療程,爭取臨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