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療的常用方法有干擾素治療、核苷類似物治療、免疫調節劑治療和其它治療,其中核苷類似物治療在臨床實踐中占有重要地位。
乙肝抗病毒藥物生產企業比較集中,2007年排名前六位的企業占據了95.18%的市場份額。其中,外企有3家,用藥金額占整個抗病毒藥物市場的67%,並且占據了排名前兩名的位置。
《中國醫藥報》11月3日訊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潛在的進展性致死性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乙肝已成為人類第九大死因,90%以上的肝硬化和肝癌由乙肝引起。我國是世界乙型肝炎的高發區,也是最大的乙肝治療藥物市場,市場規模在2005年就超過了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及西班牙市場的總和。隨著乙肝診斷及藥物治療率的不斷提高,到2010年,我國乙肝治療藥物市場價值將增長一倍。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療的常用方法有干擾素治療、核苷類似物治療、免疫調節劑治療和其它治療,其中核苷類似物治療在臨床實踐中占有重要地位。
臨床用於乙肝治療的核苷類似物治療藥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和恩替卡韋。
核苷類藥物逐漸壟斷市場
對目前臨床常用抗乙肝病毒的9種藥物進行數據分析發現,無論是多年爭議不斷的拉米夫定,還是剛剛上市尚未被人們熟知的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均有上佳的市場表現,而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均為核苷類抗病毒藥物。
臨床排名前五位的乙肝抗病毒藥物為阿德福韋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韋、雙環醇和利巴韋林,除雙環醇外,其余均為核苷類化合物。利巴韋林也算是核苷類化合物,但與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等主要用於抗乙肝病毒的藥物相比,利巴韋林抗菌譜更廣,對乙肝病毒的針對性卻較弱。在新品層出不窮的壓力下,利巴韋林正逐漸從乙肝病毒治療市場撤出。
乙肝抗病毒藥物市場規模在2004年出現小幅下降後,2005和2006年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2006年市場規模較2005年增長60%,在如此高增長的基礎上,2007年抽樣數據比2006年仍有25%的增長。
2003年以來,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在乙肝抗病毒藥物中的種類和份額逐年增加,2003年只有拉米夫定1種,2007年已經增加到4種,份額也由58.6%升至2007年的85.5%。時到今日,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正逐漸壟斷市場,成為乙肝抗病毒治療的首選。
外企占優,本土企業不甘落後
乙肝抗病毒藥物生產企業比較集中,2007年排名前六位的企業占據了95.18%的市場份額。其中,外企有3家,用藥金額占整個抗病毒藥物市場的67%,並且占據了排名前兩名的位置。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主要的乙肝抗病毒藥物均為商標名藥物,產品獨家生產。葛蘭素史克獨家生產拉米夫定,另外還擁有市場表現不俗的阿德福韋酯的亞洲地區的銷售權。施貴寶則擁有恩替卡韋的獨家生產權。北京協和制藥廠獨家生產雙環醇,諾華制藥廠則獨家生產替比夫定。隨著替比夫定的逐步進入市場,外資產品的力量將進一步加大。
同時,由於國內多家廠商獲得了阿德福韋酯批文,近期有多種品牌的阿德福韋酯上市,本土產品的市場份額勢必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