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稱WilsonDisease(WD)是一種好發於青少年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本病特點是腦基底核變性、角膜色素環(Kayser-Fleischer環)、肝硬化和腎功能損害。器官組織中尤其是肝、腦、腎和角膜中有大量銅沉積。但它又是少數對症治療有效的遺傳病之一,其療效與開始治療的時間、飲食控制、是否堅持長期服藥密切相關。
飲食治療的目的就是通過利用食物因素,大大減少銅的攝入、促進銅的排出,保護肝功能,減輕症狀,防止病情發展,維持和鞏固已獲得的療效。飲食治療是治療本病的一項基本的、必要的有效措施,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而飲食護理是重要的一環。
1.低銅飲食
必須讓患者知道飲食治療的重要性,把飲食治療建立在患者自覺自願的基礎之上,同時做好必要的飲食指導。我們給予病人每天飲食中銅的含量不超過1~l。5mg。
1.1禁止使用銅制的炊具、器皿燒煮食物。
1.2禁用含銅高的食物:肥豬肉、動物內髒和血、小牛肉等;各種豆類、堅果類和菌類、貝類、牡蝸和蝦蟹類;龍骨、娛蛤、烏賊、鱿魚、河蚌、螺獅、全蠍、僵蠶等動物性中藥,以及巧克力、可可、咖啡等。
1.3盡量少吃含銅較高的食物:如牛肉、雞蛋、菠菜、香菜、芥菜、茄子、芋頭、蔥、糙米、標准面和蜂蜜等。
1。4適宜日常攝食的低銅食物:如精白米、面、瘦豬肉、瘦雞鴨肉、馬鈴薯、小白菜、蘿卜、藕、莖藍、桔子、蘋果、桃子及砂糖、牛奶(不僅低銅,而且長期服有排銅效果)。
1.5適量選用Zn、Mn含量高的食物,可抑制Cu在腸道吸收。
1.6高蛋白飲食蛋白質是構成組織和修復細胞的重要物質,還有保護肝的功能。據報道,蛋白質的分解產物氨基酸與銅結合,促進銅的排出。一般給予1。5~2g/kg·d,多選用蛋清、牛奶及奶制品等優質蛋白質。大多數HLD患者有肌強直或嚴重震顫、不自主運行致體力消耗過多,故應注意適當補充營養。
1.7降低脂肪攝入量有可能增加尿銅排洩。
1.8高糖類飲食可能保護肝並促進銅的排出,但應選用精白米、面,因為胚芽和糠鼓等含銅量較高。
1.9增加有機酸攝入因有機酸與銅結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延緩銅的吸收,加速其排洩。
1.10由於銅鹽沉積繼發鈣、磷代謝障礙,加上金屬絡合劑藥物的長期使用,往往形成彌漫性骨質脫鈣,應給去油骨頭湯、蛋黃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口服或靜脈補充鈣劑,兒童患者還應同時給予維生素D。
2.飲食護理
另外,給予飲食治療的同時,應注意忌用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濃茶、咖啡、肉湯、雞湯等食物,以免加重腦損害;對病情嚴重、進干食易嗆及吞咽困難者,烹饪方法采用蒸、煮、燴、炖的方法,將食物制成半流質或軟飯。
2.1口服驅銅藥物如服用PCA,此藥副作用可引起維生素B6缺乏的神經炎,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6;服用DMSA,應適量服用碳酸氫鈉,防止酸鹼失衡;抑制Cu吸收的Zn制劑和肝豆片,最好和青霉胺不同時服用,間隔2h。
2.2補充鈣劑由於銅鹽沉積繼發鈣、磷代謝障礙,加上金屬絡合劑藥物的長期使用,往往形成彌漫性骨質脫鈣,應給去油骨頭湯、蛋黃等含鈣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口服或靜脈補充鈣劑,兒童患者還應同時給予維生素D。
2.3補充B族維生素長期攝食含銅量較低的精米、白面可以引起B族維生素缺乏,因此要適當搭配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或定期口服復合維生素B。
2.4改善貧血飲食肝豆狀核變性多有溶血性貧血,因此需補充含鐵和維生素C多的食物,對改善症狀是十分有利的。
2.5並發症的飲食護理
2.5.1HLD患者如出現假性球麻痺等引起吞咽困難者切忌進食饅頭、包子、燒餅等塊狀食物,以防止誤咽、阻塞氣管引致窒息事故。
2.5.2腹型、肝型或肝-腦型HLD,常並發食管靜脈曲張,必須避免吃堅硬帶刺及油炸的食物;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防止堅硬食物損傷曲張食管靜脈,惹致上消化道大出血。
2.5.3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要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待意識障礙改善後逐漸增加,一般為每日30g(0。5g/kg)。但禁食蛋白質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加重低蛋白血症和影響肝細胞修復。
2.5.4並有腹水的患者,一般給予低鹽高蛋白飲食,多食黑魚湯、冬瓜湯可能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有鼻衄、齒龈出血者,可給予藕粉、藕汁等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的食物。
2.5.5便秘患者一般可飲用清涼飲料,口服石斛晶以滋陰生津。對實熱便秘者,可將肝豆湯中生大黃適當加量,或用番瀉葉40~70g沸水沖泡代茶,以清熱瀉火通便。也可用果導與輕瀉劑通便,但酚酞有引起出血傾向,不宜經常服用。
2.5.6對有精神症狀而拒食的患者,要耐心勸喂,必要時采用鼻飼或靜脈營養供給,以保證營養需要。另一方面還需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總之,肝豆狀核變性病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合理的低銅飲食,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狀、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