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丙肝 >> 關於丙肝 >> 預防治療丙肝一席談

預防治療丙肝一席談

  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是歐、美、日本等國家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的病因,也是我國輸血後肝炎的主要病因。全球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約為3%,即感染人群約有1億7千萬。在美國有1.8%~2%的人口(約4百萬人)抗-HCV陽性。我國人群中抗-HCV陽性率約為1%~3%,因此估計我國的抗-HCV陽性人群約有3千萬。抗-HCV陽性率隨年齡的增加有增加趨勢,每10歲約增加0.3%~1.0%,30~40歲年齡段抗-HCV陽性率最高。丙肝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在感染後極易慢性化,約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轉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數人發展為慢性肝炎。據估計,經過10~20年的慢性病程後,至少20%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據日本和美國對輸血後丙肝患者隨訪10~29年,發現35.1%~51%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10.6%~23.4%發展為肝癌,死於肝病的占15.3%。

  慢性丙肝的重要臨床特點之一是感染後症狀輕,進展速度慢,肝功能指標多為正常或輕度異常,不易被患者或醫生發現,因而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隱匿的、未被診斷的慢性丙肝人群,也形成了一個極具危險性的隱匿的傳染源。

  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丙肝的傳播途徑,丙肝主要通過血液途徑傳播,常見的方式有輸血或血制品(如血漿、白蛋白、凝血因子、球蛋白、成分血制品等)、靜脈或肌肉注射(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如靜脈吸毒)、手術操作(包括各種外科手術、內窺鏡檢查、牙科治療、文身、美容等)、血液透析、醫務人員被注射針頭或手術刀剪意外刺破、性行為傳播、母嬰傳播、器官移植(供者為HCV感染者)、公共場所共用剃須刀及修腳等。

  西方國家的丙肝傳播途徑以注射毒品為主,尤其是年輕的丙肝患者。由於對獻血員的HCV指標篩查較為嚴格,因此西方國家經輸血傳播的丙肝較少見。

  我國的丙肝傳播途徑以輸血為主,其次為手術或注射造成的醫源性感染或性傳播。母嬰傳播率較低,不超過6%。自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無償獻血後,輸血後丙肝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無償義務獻血者絕大多數是正常人,抗-HCV陽性率很低。而有償獻血員由於多次獻血或成分獻血等原因,有較高的HCV感染率。

  那麼如何避免感染丙肝,采用什麼方法治療呢?

  就目前來看,丙肝的預防尚無疫苗可用,這是因為HCV的基因變異性較大,體內產生的中和抗體難以應付不斷出現的大量的新的病毒准種。因此目前丙肝的預防重點在於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早期診斷和治療已感染HCV的患者(即傳染源)。具體措施有,取締職業獻血員,醫務人員慎用血制品。推廣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醫療器械如內窺鏡、手術器械、牙科鑽、針灸針等要嚴格消毒,確保可以殺死HCV。男性使用避孕套對防止HCV的性傳播有很好的作用。如育齡婦女為丙肝患者,最好先進行抗HCV的治療,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時再懷孕生育,有助於減少母嬰的垂直傳播。

  丙肝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乙型肝炎,干擾素和病毒唑(利巴韋林)的聯合治療仍然是治療丙肝的最佳標准方案,可以使多數急性丙肝和40%以上的慢性丙肝患者肝功能長期正常,HCV RNA長期陰性,症狀完全消失,達到治愈或接近治愈的效果。近年新出現的聚乙二醇干擾素(即長效干擾素)較以前的普通干擾素療效有顯著提高。國外還有一些新的抗HCV藥物如HCV反義核酸、NS3絲氨酸蛋白酶等在初步的抗病毒試驗中顯示了很高的療效,將進入臨床試驗。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