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是中醫傳統的進補最佳季節,這已是眾所周知。那麼,癌症患者能不能進補、如何進補、補些什麼為好呢?大都應氣陰雙補,少用補陽藥物。
是否需要補?
中醫始終認為“正氣不足,疾之成矣”。中醫的正氣包括現代醫學的機體免疫功能、內分泌功能等。正氣不足,當然影響各器官、各組織的功能正常發揮,因而中醫通過“扶正”調理可調節以上系統、器官、組織的功能,使其在與癌細胞作斗爭中能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醫治癌一向強調扶正祛邪,並非單純清解熱毒(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或是以毒攻毒(如蟾酥、蜈蚣、斑蝥等)來治療。事實上,這些祛邪藥對癌細胞的殺傷力遠遠遜於手術、放療、化療等現代醫學手段。而扶正(補氣、滋陰、養血、溫陽)則是中醫治癌的特色與優勢,這種長處正可彌補手術、放療、化療僅針對癌細胞,全身不良反應較明顯,無法顧及機體功能健全的短處。因此,癌症治療應該是中西醫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療。而冬令這一季節正是扶助正氣的最佳時機,絕不該錯過。
冬令如何補?
常用的中醫補益藥眾多,如補氣藥有人參、黨參、黃芪,補血藥有當歸、白芍、首烏、阿膠,補陰藥有生地、杞子、杜仲、沙參、黃精、女貞子、龜版、鱉甲,補陽藥有鹿茸、仙靈脾、肉苁蓉、補骨脂、冬蟲夏草、蛤士蟆等。
中醫常說“虛則補之”,正氣虛才能用補藥,但如兼有“邪實”則要慎用。癌症患者“邪實”常見濕(表現為浮腫、痰多、胃脘悶脹、皮膚濕疹、胃納差,特別是舌苔厚膩),熱(表現為發熱、口干、口舌及各處潰瘍、尿赤、便秘、黃疸、咯血,而舌紅绛,特別是舌邊尖尤紅),瘀(表現為固定不移的疼痛、舌質青紫,特別卷起舌尖,舌下兩條靜脈曲張粗黑)。所以必須使用祛濕藥(如蒼術、厚樸、半夏、砂扣仁、苡仁),清熱藥(如黃連、黃柏、黃芩、蒲公黃、山栀、半枝蓮、白花蛇舌草),活血藥(如丹參、川芎、赤芍、牛膝、桃仁、益母草)等中藥祛其邪。當“邪”僅剩十分之二三時方可議補,但在進補方藥中仍須加一些祛濕、清熱、活血藥,以祛余邪。
癌症患者冬令證候無邪則進補最佳,但進補方藥中須分清氣、血、陰、陽之主次輕重。臨床統計數百例癌症患者,約一半屬氣陰兩虛,氣虛次之,陰虛又次之,陽虛最少。故大都應氣陰雙補,陰虛火旺者(虛火)少用溫陽藥,以免出現熱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