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肝癌患者多存在肝炎後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症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實施肝癌切除術這樣的“大手術”,無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術後剩余肝組織受損較重,代償不良,容易發生肝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等嚴重並發症。即便是能夠恢復的患者,肝髒備受“磨難”後,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也就成了不爭的事實。總之,肝癌切除術既需要良好的肝功能背景,更需要理性的治療決策,在我國就更是這樣。為了具體闡明肝癌切除術的局限性,以下兩個病例進行對比說明:
高先生,48 歲,素來身體健壯,因體檢發現右肝有一直徑為4.8 厘米的肝癌病灶,並接受了右肝切除術。本認為癌灶切除,就萬事大吉了。可術後恢復並不順利,相繼發生了肝功能不全、腹水等,積極治療後方好轉出院。出院後常感腹脹,飲食無味,日漸消瘦,乏力明顯,生活質量遠不如術前。更為糟糕的是,術後2 個月復查增強CT,見肝斷面處仍有癌灶殘留。
王先生,52 歲,多年乙型肝炎病史,體檢發現右肝有一直徑5 厘米的病灶,旁邊還有兩個直徑分別為3 厘米和1 厘米的轉移性子病灶。考慮到患者肝髒萎縮明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肝髒功能,避免手術風險,選擇了聯合應用射頻消融和介入栓塞的微創治療方案,在治療過程中協同對症治療的中藥,經過了四次治療,癌灶完全消失,甲胎蛋白也降為正常水平,治療後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如前.過分強調肝癌切除害處多
隨著肝癌的局部治療和肝移植術等治療手段的普及,肝癌的傳統治療格局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肝葉/段切除術作為傳統和重要的肝癌治療手段,其臨床應用已日趨理性和科學。當然,我們還應清醒地認識到,在新格局構建和完善的過程中,尚存在不少思想上的混亂和實踐上的迷茫。目前,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我國相當數量的醫師們,對手術切除適應證的選擇缺乏重視,對肝癌的手術,思想上都是“切!切!切!”。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