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最近組織的體檢中,山東的王玉琳在做B超時發現右邊肝髒有一個”囊腫”。他既不明白又很擔心:不明白的是自己從未感覺到肝部有什麼不適,擔心的是囊腫會不會發展成惡性”腫瘤”。
肝髒囊腫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肝髒良性疾病,所以,王先生大可不必顧慮自己的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只要定期復查一下B超就可以了。
肝髒囊腫大體上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兩大類。臨床上常見到的大多是非寄生蟲性”肝囊腫”,王先生的右肝上的小囊腫,應當屬於這一類型。寄生蟲性囊腫常發生在西北牧區,病人往往有與牛、羊、狗等牲畜密切接觸的歷史,內地甚為少見。
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分類方法很多,但有一共同點,就是先將囊腫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然後根據病因再進一步分類。我們在醫院發現的肝囊腫大多數為先天性,系肝內小膽管發育障礙所引起。孤立性肝囊腫的發生被歸因於異位膽管。後天性的分類和病因關聯,有”創傷”性、炎症性、腫瘤性等,不在此贅述。
先天性孤立性肝囊腫發生在右葉者較左葉多1倍,又多見於女性。因”生長緩慢”可長期或終生無症狀。不少肝囊腫患者只是在手術、體檢時偶然發現。有症狀的患者其初發症狀可始於任何年齡,一般在20~50歲間發生。其主要臨床表現隨囊腫位置、大小、數目,以及有無壓迫鄰近器官和有無並發症而異。常見的症狀有胃腸道不適、餐後飽脹、”惡心”、”嘔吐”、”腹痛”、”黃疸”等。如囊腫體積小,位置深在肝內,單發,則不會有任何表現。
肝囊腫治療視其大小、性質及有無並發症而定。直徑小於5厘米而無症狀的肝囊腫不需特殊治療。直徑大於5厘米並出現壓迫症狀者,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抽液,無水酒精囊內注射,療效很好;如囊腫破裂、囊蒂扭轉、囊內”出血”或囊腫巨大壓迫鄰近器官影響進食者需外科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