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肝硬化 >> 關於肝硬化 >> 小兒肝硬化的發病原因

小兒肝硬化的發病原因

  是因為什麼導致小兒那麼小的年紀就患上肝硬化,這讓人很費解。肝硬化其實是種很普遍的疾病,這就要求那些家長更應該弄明白小兒肝硬化的發病原因的,這樣對小兒以後的成長都有幫助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發病原因

  感染是導致小兒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先天性膽道梗阻及先天性代謝缺陷和遺傳病也為小兒肝硬化較常見的病因:

  1.感染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細胞病毒性肝炎)、風疹病毒、單純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先天性梅毒;寄生蟲病(日本血吸蟲、肝吸蟲、弓形體病)等。

  2.先天性遺傳代謝異常 肝豆狀核變性(wilsons disease),肝糖原累積症(ⅳ型),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先天性酪氨酸血症(congenital tyrosinosis),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范可尼綜合征(fanconi syndrome),胰腺囊性纖維性變(mucoviscidosis),β-脂蛋白缺乏症(βlipoproteinemia),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osler-weber病),血色素沉著症(hemochromatosis)[特發性遺傳性血色病(ihc),新生兒血色病(nhc),繼發性血色病],過氧化物酶體病(peroxisomal disorders,pd)[腦-肝-腎綜合征(又稱zellwegar綜合征),膽管發育不良伴三羟糞甾烷酸血症(biliary hypoplasia with trihydroxy coprostanic acidemia,thca)。

  3.後天性代謝異常 乙醇中毒,營養性,中毒性(新生兒感染中毒、毒素、藥物)。

  4.免疫異常 自家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小兒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

  5.肝及膽管囊性疾病(cystic diseases of the biliary tract and liver) 先天性肝纖維化(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chf),先天性肝內膽管擴張症caroli病),先天性膽總管囊腫(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6.淤血性肝硬化 budd-chiari綜合征,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7.隱源性肝硬化 印度兒童肝硬化(indian childhood cirrhosis,icc)、家族性肝硬化(familial cirrhosis,又稱alper病)。

  肝硬化主要臨床表現為肝功能損害和門靜脈高壓的症狀。分門靜脈肝硬化、壞死後肝硬化和膽汁性肝硬化三種類型。小兒肝硬化發病較少。引起小兒肝硬化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新生兒肝炎、營養不良、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肝吸蟲病、半乳糖血症、肝型糖原累積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以及先天性膽道閉鎖等。部分原因不明。

  8.病史 起病隱匿,可有新生兒肝炎、傳染性肝炎或肝豆狀核變性病史。

  (1)症狀 乏力,食欲減退,腹脹,不規則腹瀉,消瘦等。

  (2)體征 蜘蛛痣,肝掌,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腹水等。肝髒早期稍大,晚期縮小。

  引起兒童肝硬化的因素會有哪些呢?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1)感染:因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等感染肝髒後,漸進展為肝硬化,兒童中常見為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表1);急性重症肝炎後壞死後性肝硬化;新生兒因免疫功能不完善,感染肝炎後呈亞臨床過程,易發展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單純疱疹病毒宮內感染,先天梅毒均易侵犯肝髒,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寄生蟲病中晚期血吸蟲病、華支睾吸蟲病、弓形蟲病及瘧疾;細菌中毒性肝炎較少發展為肝硬化,但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症或1歲以下嬰兒伴有營養不良或病毒性肝炎時易導致肝硬化。

  (2)遺傳性或先天性代謝缺陷:主要由於某些酶的缺陷使酯、氨基酸、脂肪或金屬微量元素銅、鐵等貯積肝髒,致肝硬化。常見有肝豆狀核變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酪氨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積病ⅳ型、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fanconi綜合征、戈謝病等;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和血色沉著症(hemachromatosis)的後期進展為肝硬化,但較罕見;zellweger綜合征(腦肝腎綜合征)是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為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發育缺陷或過氧化物酶體中某一種酶功能缺失所致,以肝硬化、腎囊腫、肌無力、驚厥、特殊面容及青光眼、白內障等先天眼疾為主要表現,伴有鐵代謝異常。

  (3)毒物及藥物中毒:如砷、磷、铋、氯仿、異煙肼、辛可芬、毒蕈等中毒。

  (4)免疫異常:法國學者vajro等對92例小兒慢性肝炎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各46例,前者32%發展為肝硬化,而後者為89%。可見在法國兒童的肝炎後肝硬化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占病因學首位。

  (5)肝及膽管囊性疾病:為一組先天性肝纖維化和膽管囊性病變疾病。先天性肝纖維化(chf)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因不詳,約40%為同胞兒,解放軍302醫院收治過同胞兄妹為chf,確診主要靠肝活檢。caroli病遺傳方式同chf,確診靠b超、ct,必要時內鏡下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先天性膽總管囊腫詳見膽道疾病。

  (6)淤血性肝硬化:由於肝靜脈血管畸形。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造成長期肝淤血而導致肝硬化。

  (7)其他原因:未能確定病因者並不少見。印度兒童肝硬化主要發生於印度及其鄰近地區,西非及中美洲地區亦有報告,多於1~3歲發病,肝腫大為最初表現,其他尚有發熱、厭食及黃疸,多數迅速進展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此病發生原因不清。

  2.病理變化 肝硬化的特點是結締組織增生。較多肝細胞或肝小葉的肝細胞變性、壞死後。纖維組織增生取代正常肝組織,若病變累及鄰近數個小葉則小葉結構紊亂,支架塌陷。由於纖維組織的收縮及再生結節的擠壓,使肝內血流障礙,可致門脈高壓,病變繼續進行,形成側支循環。一般分為門脈性、壞死後性及膽汁性肝硬化三型,晚期常為混合型。

  (1)門脈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小兒較成人少,由於慢性肝炎或肝充血,早期肝髒多腫大,後期縮小,質堅硬,表面不規則呈顆粒或結節狀。組織學可見肝細胞變性或壞死,肝小葉正常結構破壞,有大小不等的再生結節,結節周圍及匯管區纖維組織增生,分布較廣泛。纖維組織間可見不同程度的炎性細胞浸潤和膽小管增生。肝血管網被壓、移位。

  (2)壞死後性肝硬化(post necrotic cirrhosis):多發生於急性重症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後數月。肝髒縮小,質變硬,肝實質多呈大塊壞死,累及一個或數個小葉,網狀支架塌陷,結締組織增生,呈較寬的纖維束。鄰近壞死區的肝細胞再生,形成結節,大小不一。較大的結節內常存在有正常的肝小葉。纖維組織中炎性細胞浸潤及膽管增生較明顯。

  (3)膽汁性肝硬化(biliary cirrhosis):在小兒多為繼發性,其病理變化主要為明顯的肝細胞及小膽管內膽汁淤積。組織學見匯管區結締組織增生,其中可有新生膽管及炎性細胞浸潤。肝內小膽管擴張,有膽汁淤積及膽栓形成。增生的結締組織在小葉間及小葉內生長,肝細胞無明顯再生。

  小兒患上肝硬化的原因我想大家現在都已經心裡又數了,仔細的閱讀和分析一下吧!對你也許會有幫助的。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