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其他肝病 >> 中醫如何診斷與護理肝血管瘤

中醫如何診斷與護理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中醫名為:肝症瘕)是一種常見的肝髒良性腫瘤,小者可無症狀,大者則可以引起食欲不振、嗳氣、脅脹痛等症狀。西醫學對此病治療方法主張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肝動脈結扎等。許多患者因此懼怕手術,求治於中醫。本病屬於中醫學症瘕范疇。中醫古籍對症瘕頗多認為是七情內傷,導致肝氣郁滯,氣滯血瘀,瘀積日久,則成症瘕。

  本病的病因以氣滯血瘀者為多件,或因飲食失節,脾虛失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痰滯脈絡,與血氣相結聚積而成症瘕。對本病的治療,多采用行氣疏肝、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但在具體治療中應分辨氣滯、血瘀之偏重。如以血瘀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羚羊骨、水牛角、牛黃、赤芍清熱涼血止痛;柴胡、黃皮核、素磬針等理氣開郁;丹參紅花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走竄經絡。如以氣滯為主,就采用以下藥物:柴胡、郁金、黃皮核、素磬針等行氣解郁;配丹參、紅花、三稜、莪術、大黃活血化瘀;炒山甲、皂角刺、川足軟堅散結、通絡止痛。再配合口服“熊膽丸”和“丹火透熱療法”,療效更佳。症瘕之症,與一般的氣滯血瘀病症不同,其往往淤積日久,非單純行氣活血之法可以奏效,故在選用藥材時,在用行氣、活血藥的同時,配炒山甲、皂角刺、川足,不僅能軟堅散結,而且能通絡止痛,具有獨當一面的功效。

中醫如何診斷與護理肝血管瘤

  中醫如何診斷肝血管瘤

  1、B超:顯示為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占位伴有後方不甚明顯的回聲增強效應。B型超聲可檢出直徑>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低回聲占位伴有後方不甚明顯的回聲增強效應。但大多數小血管瘤為強回聲,瘤體直徑多<5cm,當瘤體較大時,其邊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狀或分葉狀,內部有時可見散在的點狀低回聲和少許纖維束光帶。因瘤體回聲較肝組織強,內部結構易於辨認,因此診斷符合率高。較大的血管瘤(多>5cm)則表現為內部高低混雜回聲,邊界不整,形狀不一,此為瘤內有纖維性變、血栓形成或壞死所致。有時肝癌也可有類似圖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學檢查加以鑒別。

  2、肝血管瘤CT:CT平掃下肝血管瘤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灶,可多發或單發。絕大多數密度均勻,邊界清楚,脂肪肝內血管瘤密度較高。瘤內機化較多時呈星狀或裂隙狀低密度,有時瘤內可顯示不定形鈣化。瘤體直徑>5cm時,肝葉有明顯的變形,表現膨脹性局限性突出,邊緣光滑整齊。CT增強造影對肝血管瘤的定性有很大的幫助,尤其在與肝癌的鑒別上,肝血管瘤與肝癌在平掃圖像上多表現橢圓形低密度影,二者cT值(P>0.05)亦無鑒別意義,因此增強檢查必不可少。根據血液在肝血管瘤中的特殊變化,“兩快一慢”的CT增強掃描技術是診斷肝血管瘤的必要檢查手段。肝血管瘤的cT增強特征表現為:早期病灶邊緣呈高密度強化與同層之腹主動脈一致;增強區域呈進行性向心性擴展;延遲(>5min)掃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再延遲1h後病灶又恢復到平掃時之低密度,有學者把這種征像簡稱為肝血管瘤特有的對比劑“快進慢出”表現。而肝癌的cT增強表現為“快進快出”的特有CT征像,即為早期(動脈期)整個病灶達到均勻或不均勻之高密度,隨後迅速下降與密度上升的肝實質密度接近,2-3min肝實質CT值開始下降與繼續下降的病灶密度接近,從而出現兩次等密度交叉征,然後對比劑迅速排出,恢復到平掃時的低密度影。肝轉移瘤則多發於中老年患者,有原發病史。在CT增強早期。其邊緣或整個病灶出現明顯強化。但在肝門靜脈期對比劑基本排出,有的可有“牛眼”征,延遲掃描病灶呈低密度,很少出現等密度充填,可與肝血管瘤相鑒別。

  3、MRIMRI對本病具有特殊的診斷意義,不會遺漏較小的病灶。T1弱信號,T2高強度信號,是鑒別肝癌的重要指征。T2WI表現為特征性的“燈泡征”樣高信號,如靜脈注射钆螫合物(Gadoliniumchalate)增強掃描可查及直徑<1.5mm的血管瘤,並能提高其診斷正確率。時間的延長是成人肝血管瘤的特征,對兒童則提示血管瘤內無血栓形成。應注意的是,源於胃癌、肉瘤、類癌的肝內轉移灶可呈均勻高信號,即所謂“燈泡征”。與肝血管瘤極為相似,此時需結合臨床病史、肝血池顯像、肝動脈造影和肝細針穿刺活檢等加以確診。

  4、動脈造影肝血管瘤動脈造影是肝血管瘤最可靠的診斷方法之一。因為海綿狀血管系由擴大的肝血管窦構成,對比劑進入肝血管窦後密度呈很高的染色,形似大小不等的“小棉球”或“爆米花”,瘤體巨大的則出現“樹上掛果”征。動脈期很早出現,持續時間長,可達20s甚至更長,即“早出晚歸”征,非常具有特征性,與肝癌典型的“快進快出”區別明顯。巨型血管瘤同時還顯示被推移的肝動脈。當用數字減影進行造影(IA-DSA)時,上述的“早出晚歸”征更為清晰。

  中醫如何護理肝血管瘤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脾統血,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相互化生。血管瘤發病多與火邪為患密切相關。

  患者平時應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切忌大怒暴怒,本病多起於情志失和,所以正確對待各種事情,解除憂慮、緊張情緒,避免情志內傷至關重要。飲食上應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鮮蔬菜;平時應注意鍛煉身體。

  (1)調理好情志。肝髒宜疏洩,而惡抑郁。《素問》中說:“怒傷肝”。生氣動怒容易引起肝氣郁滯,肝郁化火。所以應注意精神調養,盡量使自己心情舒暢,不生悶氣,避免孤獨抑郁,使內氣平和,肝陽疏導。

  (2)多喝水。補充水分有利於腺體分泌腺液,及時補充水分既可增加循環血量,又可降低代謝產物,減輕毒物對肝髒的損害,起到“內洗滌”的作用,中醫有“水”滅“火”之說法。

  (3)保證營養素的供應。優質蛋白、糖、維生素B族和維C等,是保護細胞必需的營養素,如果缺乏這些精微物質,會引起細胞的損害,老年人應經常吃富含蛋白質的瘦肉、魚類、蛋類、乳類、豆制品等;糖類可從米、面等主食中攝取;維生素類主要來自新鮮蔬菜和水果。

  (4)注意飲食衛生。不要貪食美味佳肴,少吃高脂肪飲食,注意預防肥胖,因為肥胖後,脂肪蓄積,少吃油炸、熏烤食品,以避免濕熱內盛,水濕凝聚生痰,離經之血與痰相博,淤積而成血管瘤。

  (5)不要酗酒。酒為辛辣之品,更易可耗傷腎陰及津液,腎水不能上濟心火,致心火亢盛,箭熬陰血,迫血離經妄行,復感寒濕之邪,凝聚成瘤。

  (6)合理治療。肝血管瘤雖然是一種良性病變,但生長於顏面部者導致嚴重面部畸形,所以出生後如發現有血管瘤應及時就醫,在病變較局限時采用手術等治療可較徹底消除病變,由於病變局限,手術也不致引起較嚴重的面部畸形,如不及時治療,瘤體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大,此時切除後可因大面積組織缺損導致嚴重術後畸形;甚至可由於波及重要結構而不能根治,某些血管瘤(如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可突然破裂,造成致死性大出血,這種類型的血管瘤也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和時機,在充分准備的情況下手術,可大大降低手術風險。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