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媽媽覺得體力下降,困乏,吃飯沒味,肚子還脹脹的。我用手指壓一下好的小腿,有凹坑。她說尿液變黃了,之前還吐了幾次血……”——某病人家屬的描述。
“這是肝硬化,而且已到晚期(失代償期)了。”——經檢查後,醫生給出診斷。
所謂失代償期肝硬化,即肝硬化發展到一定時期,機體無法避免地出現多種相關症狀,如腹水、深度黃疸、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性腦病)等.屬於較嚴重的肝病後期變化,治療也比較棘手。
肝硬化,從何而來
肝髒發生硬化,主要是肝細胞損傷後修復的結果。常見的損傷因素有:肝炎病毒(乙肝、丙肝、丁肝)、酒精、藥物、脂肪肝,以及血吸蟲病等,尤以前兩者多見。
肝細胞受損後,會產生局灶性或廣泛性炎症、變性及壞死;肝內纖維組織也會相應地增生和沉積。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肝纖維化。
肝細胞是可以再生的,但會形成不規則的結節性肝細胞團(再生結節);同時,肝髒大量纖維化後,會出現很多纖維束,把肝結節分隔包圍起來。結果,正常的肝髒結構被破壞,肝髒原有的成分發生變化,正常的血管系統也被扭曲、堵塞,只能“另辟新路”,膽管也被阻塞。膽汁淤積在肝內。隨著肝細胞數量減少,質量不如從前,肝髒也不能執行正常的代謝功能。
在肝纖維化或肝硬化之初,機體會努力進行調節,讓症狀很輕微甚至不出現,此時,我們稱之為代償期肝硬化;但若機體代償調節失敗,那就進入失代償期.繼而出現如文章之始所描述的症狀。
代償期,無特異性表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肝硬化從出現纖維化到失代償期,是一個緩慢演變的過程。如果我們能夠及早地發現與治療,結局可能改寫。
尤其是病人仍處於肝纖維化期之時,若經過有效治療,纖維化的肝髒仍可能轉為正常;即便是代償期肝硬化,此時的治療效果也較失代償期好。
不過,從上文描述可了解.肝硬化是如流水般連續進行的;早期雖然人體外表無變化,但肝內可能已經悄悄發生變化了。
據統計.肝硬化發病的高峰年齡在35-48歲,但有35%-52%的代償期肝硬化病人並未能及早自我發現,很多都是在體檢或作其他疾病檢查時,被意外發現的。
這也可以理解。代償期肝硬化又稱早期或隱性肝硬化,有些病人在此期可無明顯症狀,而有的人即便出現一些症狀,卻無特異性。也就是說,其他疾病亦可能出現類似症狀,如輕度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上腹部不適、腹脹、惡心嘔吐乃至腹瀉等.結果可能大家都沒留意。
不過,有一點可以鑒別,若病人經過常規的對症治療仍無明顯效果,就要警惕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代償期,肝功能可以正常
對於肝纖維化或代償期肝硬化的病人,肝功能檢查可以正常或輕度異常.因為肝髒
還有代償能力;但膽紅素通常會輕度升高,尤其是白蛋白會減少,γ-球蛋白增多。所以,病人不能單查轉氨酶,還要多留意其他檢查項目的結果。
另外。一些酶類,如單胺氧化酶、膽鹼酯酶以及膠原成分的測定,對發現早期肝硬化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有一種IV型膠原,在肝纖維化時期即出現,而且,它的變化還能反映肝纖維化的進展情況。
至於B超和CT,對肝硬化早期診斷作用欠佳;但對於有肝病病史的人來說,定期作B
超檢查還是應該的,畢竟這項檢查價格較便宜,且能及早發現肝癌。
當然,若有必要,而病人也願意的話,做肝髒穿刺,則可以清楚地了解肝髒病情究竟
到了哪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