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介紹,甲肝往往起病較急,有發熱、腹痛、腹瀉、食欲減退、惡心、疲乏、肝腫大、鞏膜和皮膚變黃及尿呈茶色及肝功能異常等。
接種甲肝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甲肝的有效途徑,甲型肝炎是一種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傳染源是急性期的病人和亞臨床感染者,他們的排洩物可以污染周圍環境、食物、水源和健康人群,進食被甲肝病毒污染過的食物、水源,與甲肝患者共同使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各種物品,都可以受到傳染。該病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可造成散發或暴發流行。
甲肝疫苗分為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兩種
我國研制的H2甲肝減毒活疫苗具有較強的免疫保護作用,用1毫升減毒活疫苗皮下注射,2~5周後人體即可產生保護性抗體,抗體陽性率達93%,至免疫後3~10周抗體陽性率可達100%,保護期至少可維持5年。
國外生產的甲肝疫苗多為“滅活疫苗”,已有其它肝病者首次接種疫苗後的保護性抗體陽性率較健康人低,但如果6個月時加強免疫一次,再過1個月後保護性抗體陽性率與健康人相似。
接種甲肝疫苗有嚴格禁忌症甲肝疫苗屬於非血源生物制品,接種後不會傳染甲肝及其它疾病。凡是對甲肝病毒易感者、年齡在1周歲以上的兒童、青少年、成人均可接種。
但甲肝疫苗接種有一些嚴格的禁忌症,以下四種人群不適合接種:身體不適、發熱,腋溫超過37.5℃者;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其它嚴重疾病者;患有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過敏性體質者,尤其是已知對疫苗任何一種成分過敏或以前接種疫苗有過敏反應者。
人體對甲肝疫苗的耐受良好,大多數人接種後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少數人可在針孔處出現短暫的炎症性反應,有的人可在接種部位發生輕度的紅腫或輕微疼痛,上述反應一般在24~72小時內消退,屬於正常的不適反應。
極少數人可出現疲乏、發熱、厭食、腹瀉、惡心、嘔吐、頭痛、關節痛等症狀,這種全身反應,通常也是短暫的,大多在24小時內可自行緩解。局部反應較重時,可用清潔毛巾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對較重的全身反應,必要時可采取對症治療。
預防甲肝應注意6個方面的問題: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把住“病從口入”關。
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類食品時一定要清洗干淨,吃剩的食物要儲存在冰箱中,並且再次食用前應充分加熱。
對一些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貝殼、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產品,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後直接食用等不良飲食習慣。尤其是加工食品時要注意高溫加熱,一般情況下,加熱100℃一分鐘就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
2、注意消滅蒼蠅、蟑螂等害蟲,避免疾病的媒介傳播。
3、不要到沒有衛生許可證,服務人員沒有健康證,衛生設施不全的小型餐館或路邊流動攤販處就餐。
4、出現體溫升高並伴有乏力、厭食、惡心、嘔吐、黃疸等症狀的人,應及時到醫院腸道門診就診,以便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發現甲肝病人應及時報告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控制傳染病的流行,早期報告對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6、易感人群,凡是未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均是易感者。
但由於甲肝病毒感染與社會經濟狀況及個人衛生習慣密切相關,故在我國,15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因為病後獲得了持久的免疫力,至成年時,患甲型肝炎者減少,老年人更少。要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接種甲肝疫苗,包括被動免疫和主動免疫兩種方式。
a.被動免疫:對家庭內密切接觸者,尤其是嬰幼兒,應於接觸後一周內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02~0.05ml,有一定預防作用。
b.主動免疫:甲肝減毒活疫苗及滅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動物實驗和人體應用,證明能產生保護性抗體,可以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