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共生情況下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HDV與HBV共生感染後,可促使肝功能損害加重,肝小葉纖維化演變進展加速,並易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而同時血清HDV表面抗原(HDVAg)或HDV抗體(抗-HDVIgM、抗-HDVIgG)陽性均可診斷為丁肝。
急性丁肝:指HDV/HBV同時感染。潛伏期4~20周。臨床表現及生化特征與單純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可有乏力、食欲缺乏、黃疸及肝髒腫痛等。肝內HDVAg僅一過性陽性,血清抗-HDVIgM呈低滴度短暫升高,而後繼發的抗-HDVIgG出現。HDV/HBV同時感染多數預後良好,發展為慢性肝炎的危險性不比單純HBV感染更高,少數患者亦可發展為重型肝炎。
慢性丁肝:指在原有慢性HBV感染的基礎上又重疊HDV感染,其臨床經過主要取決於HDV感染時HBV感染的狀態及肝髒損害程度。可有如下表現。
(1)自限性丁型肝炎:一般臨床症狀並不嚴重,病程較短,也可表現如為典型的急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肝炎,有自限性恢復的傾向。乙肝病毒攜帶者感染HDV後,首先肝內出現HDVAg陽性,血清抗-HDVIgM及抗-HDVIgG相繼轉為陽性。一旦HDV被清除,抗-HDIgM即隨之下降,而抗-HDIgG則可維持高水平數年。只有少數重疊感染的病人是這種自限性經過痊愈的,多數易發展為慢性肝炎。
(2)慢性進行性丁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攜帶者又感染HDV時,臨床上多表現為病情惡化,類似急性肝炎發作。肝細胞核內HDVAg持續陽性,但血清HDVAg僅一過性出現,抗-HDVIgM及抗-HDVIgG呈高滴度並持續不降。最常見的組織學改變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臨床觀察HDVAg陽性肝硬化組的患者年齡比HDVAg陰性組患者年齡小的多,說明HDVAg陽性者肝髒組織學上較易演變為肝硬化。
丁肝組織學診斷:肝組織活檢標本顯示肝細胞核內HDV(HDVAg或HDVRNA)組織染色為確診手段。酶抗體法(過氧化酶)或熒光抗體法均具特異性診斷價值,但陰性患者的血清中未必都查不出抗-HDV。
丁肝的治療措施:對HD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關鍵在於預防。臨床以祛黃、保肝、降酶對症綜合治療為主。抗病毒藥物如干擾素等主要是干擾HBV-DNA的合成,對HDV-RNA的合成無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