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其他肝病 >> 怎麼判斷新生兒黃疸類型 中醫辨論不同類型黃疸

怎麼判斷新生兒黃疸類型 中醫辨論不同類型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復出現或生後一周至數周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怎麼判斷新生兒黃疸類型 中醫辨論不同類型黃疸

  怎麼判斷黃疸的類型呢?

  1,黃疸出現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天左右出現,少數在生後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膚輕微發黃,或延遲到生後5天出現。以後逐漸加重,通常於黃疸出現後第2—3天最明顯。

  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早,常在生後24小時內出現。如果一個新生兒生後幾小時就出現黃疸,一般最早出現的部位是鞏膜和面部,那麼提示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2,黃疸的程度

  生理性黃疸:主要靠測定血清膽紅素來判定。生理性黃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兒不應超過12mg%,早產兒不應超過15mg%。黃疸出現的順序是最先從鞏膜、面部、頸部然後蔓延到軀干和四肢。

  病理性黃疸:黃疸進展快,從面部逐漸波及到軀干、四肢,如果發現新生兒手足心均被黃染,多提示其血膽紅素值超過12mg%。

  有一個判斷黃疸的簡單方法:

  輕度:僅僅是面部黃染;

  中度:軀干部皮膚黃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現黃染。

  3,黃疸消退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新生足月兒一般在生後7—10天黃疸消退,最遲不能超過生後2周,早產兒可延遲至生後3—4周退淨。

  病理性黃疸:常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3周。如果新生兒生後2周仍有黃疸,無論血清膽紅素是多少均提示是異常情況,家長最好帶其到醫院作必要的檢查,以便找出引起黃疸的原因。

  4,其它細節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除黃疸外,其它各方面都表現正常,如吃奶、睡眠、哭聲、大小便、體溫等。

  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精神狀態明顯不是特別好,有時候還出現了雙眼往一個方向凝視或者驚叫或者抽搐。

  中醫一般將黃疸分為陰黃和陽黃。陽黃是熱毒實邪所為,其黃如桔色鮮明。陰黃為寒濕所致,其黃色晦暗。但臨床發現僅用陰黃、陽黃尚不能全面反映其復雜病情,所以臨床一般將小兒黃疸分為濕熱型、熱毒型、瘀滯型、脾濕型四種。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栀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也可使用茵栀黃注射液靜點,每日1次

  熱毒型黃疸的發黃多在生後較晚的時間出現,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籐等藥,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栀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采用針灸,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籐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藥可用茵陳、白術、干姜、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藥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