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檢的普及和影像技術的提高,近年來,肝血管瘤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很多人得知患有肝血管瘤後,都會很緊張,一是誤將肝血管瘤認為是肝癌,二是害怕肝血管瘤癌變,三是擔心肝血管瘤破裂。”本市第三中心醫院肝膽外科主任、享受政府特貼專家王毅軍教授針對目前肝血管瘤患者增多且認識誤區較多的情況日前特別指出,“其實,肝血管瘤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而是肝內血管的異常聚集所致,不會惡變,且極少發生破裂,因此絕大多數患者不需要治療,只需定期觀察,每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肝髒B超即可。”
肝血管瘤是良性疾病
發展緩慢不會癌變
王毅軍說,“肝血管瘤是一種海綿狀血管瘤,是肝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6倍,發病年齡多在40歲至50歲,一半以上的患者是多發肝血管瘤。肝血管瘤一般無明顯症狀,僅表現為肝內占位性病變,常在體檢或因其他原因檢查肝髒時被發現。肝血管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確,先天性血管窦發育異常可能是大多數肝血管瘤發生的主要原因,這類患者大部分有家庭遺傳傾向。另外,大部分肝血管瘤發生在女性身上,因此肝血管瘤的發生與女性激素也有一定關系。”
“肝血管瘤和肝癌截然不同。肝癌進展很快,晚期患者死亡率極高,而肝血管瘤是血管的發育異常,多數是通過瘤體本身不斷擴張的血管腔而增大,發展極其緩慢甚至不發展,一般肝血管瘤瘤體本身不發生癌變,患者通常沒有特殊不適。僅有少部分較大的血管瘤會產生不適的症狀,但也不典型,如腹脹,胃部不適,肝區疼痛等。即便肝血管瘤在長大,由於其不會轉移和侵犯周圍器官,也不會導致嚴重後果。”王毅軍說。
大多無需治療藥物無效
破裂很罕見定期復查
王毅軍說,“肝血管瘤破裂的情況極為罕見,因此絕大多數肝血管瘤不需要治療,每半年到一年復查一次肝髒B超即可。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肝血管瘤。任何宣稱靠吃藥能治愈血管瘤的說法都是不可信的。”他認為面對肝血管瘤,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與之共處:第一,明確是否是肝血管瘤。肝髒的占位性病變種類很多,在查體發現後應該到正規醫院做超聲復查,如果結論仍然考慮肝血管瘤,則誤診的概率極低。保存好超聲報告,以備後期對比。3個月後再次復查B超,如果大小變化不大,則血管瘤診斷基本明確,以後每6個月復查一次即可。
第二,隨診觀察很重要。肝血管瘤生長十分緩慢,但是少部分患者長得很快,尤其女性在絕經前後由於雌激素水平改變,會長得很快。因此要觀察,有明顯變化時一定要咨詢專科醫生。第三,建議每年查體。第四,做強化CT和核磁共振成像。隨診觀察的前兩年做1次強化CT或核磁共振成像,尤其是多發而且大於2cm的肝血管瘤。小於1cm的肝血管瘤則無需進行該項檢查。本身有肝髒疾病的患者,必須要做強化CT或強化核磁檢查。
如存在下列異常情況,仍需盡早治療:有肝炎史,瘤體較小,無法與小肝癌相鑒別;瘤體較大如直徑大於10厘米、發展速度快、已導致明顯不適(如腹脹、腹痛)或肝功能受損。一般認為,直徑在10厘米以下、位於肝實質內的血管瘤,可以不治療;巨大肝血管瘤影響肝功能,導致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和低纖維蛋白原血症;長在肝髒表面,與膈肌、腹壁粘連,有高度出血風險的。目前,手術是治療肝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