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當一部分人,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甚至肝功能也正常,而到恢復期卻產生抗甲型肝炎病毒抗體。
另一部分人經過2-6周的潛伏期,才出現臨床症狀,但不同的人臨床表現可有不同。如有的人可有發熱、關節痛、乏力、食欲不振、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等,數日(一般1周)後出現黃疸,表現為尿色發黃和皮膚鞏膜黃染,這種為急性典型甲型肝炎;有的人則症狀很輕,不出現黃疸,只在檢查肝功時發現轉氨酶升高,成為亞臨床型;有的人無症狀,轉氨酶只有短暫升高後即恢復正常,或根本不升高,而只有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1:4000以上陽性,到恢復期IgM抗體消失,代之以抗甲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陽性。
醫治甲肝有法可遵
①中醫中藥治療。出現黃疸及谷丙轉氨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熱解毒劑,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藍根、金銀花、金錢草等水煎服,或茵陳、金銀花、白茅根、茯苓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對退黃及降酶效果不滿意者,可加用茵陳、栀子、黃連、黃芩、黃柏及大黃,水煎服,或茵栀黃注射液40~60ml,加10%葡萄糖液400ml,靜脈點滴。如黃疸較深,可同時加用維生素K120mg靜脈點滴。亦可用涼血活血,重用赤芍的中藥方劑。
②支持療法。黃疸型肝炎患者,早期臥床休息,給以容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不能進食者,靜脈補液,供給足夠熱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供給維生素C及維生素B。有厭食惡心者,給予多酶片、胃復安等對症治療。
③在飲食生活方面,避免飲酒、過勞及使用損害肝髒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