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脂肪肝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並已成為發達地區和富裕階層的常見病。在上海,脂肪肝的患病率高達15%,相當於每20個成年人裡面,有3個人患脂肪肝。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脂肪肝僅僅是一種“富貴病”,甚至是亞健康,不痛不癢、無關緊要、可治可不治。其實不然。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脂肪肝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已被醫學界所認識:15%~20%的單純性脂肪肝會在未來的5~10年內發展為脂肪性肝炎;30%~40%的脂肪肝性肝炎將通過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硬化,最終導致肝功能衰竭或肝細胞肝癌的發生;脂肪肝患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事件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平均壽命也比普通人群短。可以說,防治脂肪肝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患有脂肪肝,不妨仔細閱讀下列文字,權威肝病專家的獨到見解,定將使您獲益匪淺。
1.糖尿病“深藏不露”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合並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種或多種代謝紊亂者,脂肪肝的患病率高(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患病率高達42%),發生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可能性大;脂肪肝患者發生糖代謝異常的概率亦很高(21%~45%的脂肪肝患者合並糖尿病)。更值得一提的是,脂肪肝患者即使目前體重、血脂、血糖、血壓均在正常范圍,但日後發生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其相關並發症的危險性亦大大增加。可以說,糖尿病與脂肪肝是一對“難兄難弟”,互為因果。脂肪肝是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和前期病變,糖尿病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險因素,並可能是導致其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助推器”。
防治重點:
脂肪肝患者常規查血糖,糖尿病患者常規查肝髒B超和肝功能。
一旦被確診為脂肪肝,除需要明確脂肪肝的病因、了解脂肪肝對肝髒的損害程度之外,還應當及時查血糖,以明確是否合並存在糖代謝異常。需要提醒的是,由於不少脂肪肝患者僅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空腹血糖正常,若只查空腹血糖,將會漏診一大批餐後血糖升高者。因此,脂肪肝患者應常規做糖耐量試驗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以分別了解空腹、餐後血糖,以及最近一兩個月內的血糖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有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患者應立即接受治療,爭取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以減少各種並發症的發生。血糖正常的脂肪肝患者亦不能放松警惕,每3~6個月必須去醫院復查一次空腹與餐後2小時血糖,以便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同樣道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復查肝髒B超與肝功能,有助於早期發現脂肪肝,保護肝功能。
2.病毒性肝炎“火上澆油”
全球有超過5億的人口存在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慢性感染。其中,50%以上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在中國,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在我國亦不少見。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西化及體力活動的減少,由肥胖所致的脂肪肝越來越多。脂肪變的肝髒是個既不稱職,又極其脆弱的器官,極易受到藥物、工業毒物、酒精、缺血等因素的傷害。最新研究發現,約30%的乙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脂肪變,脂肪肝可能是加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組織損傷及導致其預後不良和抗病毒治療應答差的危險因素之一。
防治重點:
先治“胖肝”,再抗病毒。
很多臨床醫生認為,血清表面抗原陽性者一旦出現轉氨酶持續增高,就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其實不然。乙肝合並脂肪肝患者出現轉氨酶異常和肝炎活動時,應仔細判斷其原因。當肝髒損傷乃脂肪肝所致時,抗病毒治療常難以起效,治療的關鍵在於戒酒、減肥、調整糖脂代謝紊亂及應用保肝藥物(如易善復)。只有當轉氨酶升高為免疫攻擊所致時,才有必要進行抗病毒治療。此外,大家還應該明確一個概念:沒有病毒並不代表沒有肝髒損傷,脂肪肝同樣也會導致肝硬化乃至肝癌的發生。乙肝患者若只重視抗病毒治療,而忽視脂肪肝的治療,即便病毒被清除,也可能依然逃脫不了發生肝硬化、肝癌的命運。
盡管抗病毒治療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非常重要,但對乙肝合並脂肪肝患者而言,不妨首先進行減肥、戒酒、改善胰島素抵抗、糾正糖脂代謝紊亂及保肝治療,隨後再由專業醫生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成功的減肥可在不影響血清病毒滴度和亞型的情況下,顯著改善這些患者的肝損傷。
3.肥胖“如影隨形”
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是導致成人肝功能酶學異常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血清轉氨酶增高與肥胖有關。肥胖與脂肪肝的關系比飲酒與脂肪肝的關系更為密切。肥胖者即使沒有伴發其他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也很高(56%~78%的肥胖者有脂肪肝)。
在肥胖性脂肪肝的形成過程中,腰圍增粗、近期體重迅速增加、長期肥胖被認為是三大主因。隨著體質指數的降低,脂肪肝的緩解率增加,體重下降越多,肝脂肪變消退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