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臨床實踐中遵循慢乙肝防治指南途徑

臨床實踐中遵循慢乙肝防治指南途徑

  1臨床診斷

  1.1CHB診斷問題

  指南根據HBV標志物將CHB診斷為:HBeAg陽性與HBeAg陰性CHB,診斷依據中除HBV標志物外,均應同時具備HBVDNA陽性,ALT持續或反復升高,或肝組織學檢查有肝炎改變。但在臨床工作中,常因肝功能異常或超聲檢查提示肝髒慢性損害,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抗-HBc陽性,血清HBVDNA陰性;或肝功能正常,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抗-HBc陽性,血清HBVDNA陰性,肝組織學檢查肝髒炎症活動≥G2,HBVDNA或HBcAg陽性。在上述常見兩種情況基礎上,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髒損壞後是否可診斷為HBeAg陰性CHB?有時臨床醫師很難做出符合指南的解釋,但臨床常見。

  我們認為:HBsAg陽性,抗-HBe陽性或陰性,抗-HBc陽性,已經說明為慢性HBV感染者,在此基礎上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肝組織學改變可診斷為HBeAg陰性CHB,不一定必須具備血清HBVDNA≥104才能診斷為CHB,因為部分血清HBVDNA低於檢測值CHB患者肝組織HBV仍復制活躍,此時即使肝功能正常,肝髒損害並沒有停止,因此不能忽視HBVDNA低於檢測限的HBeAg陰性CHB患者。

  實驗室生物化學檢查:雖說血清ALT和AST水平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但經肝組織學檢查證實,CHB患者肝組織損害程度並非與ALT活性呈正相關性,而我國ALT標准值較國外高。有人發現ALT0.5~1.0×ULN患者發生肝髒並發症的危險較<0.5×ULN的患者明顯增加,並提出CHB患者的治療指證是HBVDNA,而不是ALT。在實際工作中發現,GGT及膽紅素水平升高與肝細胞壞死程度有關,如排除肝內、外膽汁淤積,GGT與膽紅素(直接與間接)>1.0×ULN,並持續或反復升高6個月以上,即使ALT<2.0×ULN,對CHB診斷仍具有臨床意義。

  1.2HBV攜帶者的診斷

  指南將攜帶者分為慢性HBV攜帶者與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從判斷方法上看顯然不合理,以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為例,血清HBsAg陽,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抗-HBc陽性,HBVDNA低於最低檢測限,確定為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但臨床並非如此,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抗-HBc陽性,而HBVDNA高於最低檢測限,此時是否可以定為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我們認為既然根據HBV標志物確定慢性HBV與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就不要在根據HBVDNA是否低於最低檢測限來判斷慢性HBV攜帶者與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的雙重標准。

  我們建議:①將慢性HBV攜帶者修改為:HBeAg陽性慢性HBV攜帶者;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修改為:HBeAg陰性慢性HBV攜帶者。HBeAg陽性慢性HBV攜帶者與HBeAg陽性CHB相對應;HBeAg陰性慢性HBV攜帶者與HBeAg陰性CHB相對應。HBeAg陽性慢性HBV攜帶者(免疫耐受期),進入免疫清除期或肝組織學炎症改變時,即可診斷為HBeAg陽性CHB;HBeAg陰性慢性HBV攜帶者出現肝功能異常或肝組織學改變時即可診斷為HBeAg陰性CHB。②除HBeAg陽性與HBeAg陰性CHB外,應增加與其他HBV標志物命名的CHB,如:血清抗-HBc陽性,其他HBV標志物陰性,患者出現無其他原因解釋的肝髒損害,肝功能異常或肝組織學檢查證實肝髒炎症活動,免疫組織化學檢查HBcAg陽性/cccDNA陽性,應診斷為:抗-HBc陽性CHB。現有研究發現,HBsAg血清清除後,仍有38%的患者肝組織內存在低水平HBVDNA,同時因HBcAg高度免疫原性,幾乎所有HBV感染者都產生抗-HBc,提示HBV復制,因此可診斷為抗-HBc陽性CHB,不再將此診斷為隱匿性CHB。

  2抗病毒治療的一般適應證

  2.1抗病毒治療依據

  指南仍將HBeAg陽性CHB患者HBVDNA≥105/mL;HBeAg陰性CHB患者HBVDNA≥104/mL為抗病毒治療依據。這一抗病毒治療適應證限制了CHB患者抗病毒治療的需要,對逆轉肝髒損害與防止肝硬化、HCC發生不利。因為血清HBVDNA定量檢測只能分析、判斷HBV復制是否活躍,不能代表肝髒損害程度,HBVDNA載量高、低與肝髒累積損害有關,與現實肝髒損害並非呈正比,或在慢性肝髒損害過程中出現反比現象,因此有人認為:HBeAg陰性CHB患者更易形成肝硬化或HCC。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即使HBeAg陽性CHB患者HBVDNA<105/mL,HBeAg陰性CHB患者HBVDNA<104/mL時,肝髒損害並沒有減慢,更不會停止,此時除抗病毒治療外,保肝、降酶等治療均不能控制與逆轉肝髒損害。部分HBeAg陽性CHB或HBeAg陰性CHB患者,因HBVDNA未突破指南要求的抗病毒治療水平,在所謂保肝、降酶等治療過程形成了肝硬化或HCC,這也是我們臨床常見的一種現象。

  因此,不論HBeAg陽性CHB,還是HBeAg陰性CHB患者,當血清HBVDNA>檢測限時,均應給予抗病毒治療,HBV載量低時抗病毒治療更不易產生耐藥與變異。對於HBeAg陰性CHB患者,HBVDNA<檢測最低限,但肝功能持續或反復異常,肝組織學檢查證實有炎症活動與HBVDNA或HBcAg陽性,應給予抗病毒治療,並根據肝功能復常時間或肝組織學檢查決定停藥時間,這樣才能逆轉肝髒損害,避免肝髒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發生。

  2.2HBeAg陽性CHB患者HBeAg血清學轉換後治療問題

  指南推薦的抗病毒治療意見中指出,應用核苷(酸)類似物患者HBeAg血清學轉換後,鞏固至少1年,總療程至少已達2年。根據HBeAg血清學轉換決定停藥時間有很多不確定因素,HBeAg血清學轉換後並非說明肝組織病毒清除,此時肝組織仍有病毒復制及肝髒炎症活動,臨床轉歸並不良。一項隨訪4~5年的研究顯示,54%的HBeAg血清學轉換後發生肝硬化,HBeAg陰性患者肝硬化、HCC發生率高於HBeAg陽性者,說明HBeAg血清學轉換後與HBeAg陰性CHB患者,抗病毒治療即使超過2年,停藥後仍存在HBV與生化指標反彈及肝髒損害逐漸加重可能。所以HBeAg血清學轉換可作為抗病毒療效的判斷指標,並不是康復指標,此時HBeAg分泌停止後,但HBV仍有復制和表達,病毒所致病變仍未減輕,肝組織HBVDNA及HBcAg陽性是證實肝髒損害並沒有停止的重要依據。因此我們應把HBsAg血清學轉換為治療目標,將明顯降低肝硬化、HCC發病率。

  CHB患者何時停藥?與國外相比仍有很多不同意見,何時停藥才能防止HBV與肝髒生化指標反彈及肝衰竭、肝硬化、HCC發生?這是國內、外普遍關注問題,我們建議:即使達到停藥標准或總療程2年以上HBeAg陽性與HBeAg陰性CHB患者,在未能獲得HBsAg血清學轉換前,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應繼續抗病毒治療:①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血清肝酶(ALT、AST、GGT等)低水平(>1.0×ULN)波動;②無其他原因解釋的血清膽紅素(直接或間接)升高>1.0×ULN;③肝髒超聲檢查肝實質回增粗增強等;④肝組織學檢查炎症活動≥G2或cccDNA>檢測值或HBcAg陽性。

  2.3HBV攜帶者肝組織損害問題

  所有HBV感染者均可出現溶細胞性免疫損傷與非溶細胞性免疫損傷,攜帶者多處於非溶細胞性免疫損傷狀態,此時肝功能正常,但仍可形成肝硬化與HCC。慢性HBV與HBsAg攜帶者多處於免疫耐受期。而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HBV感染時間更久,或HBV變異,HBeAg未表達有關。但前C區基因突變導致HBeAg的產生和分泌水平下降或完全終止,HBcAg的產生卻依然如故,因此不論慢性HBV攜帶者,還是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肝髒損害均隨攜帶時間延長而逐漸加重。

  我們對146例攜帶者(慢性HBV攜帶者69例,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77例)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發現,146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炎症活動改變(包括8例>G0-<G1),其中≤30歲時G2占30.8%(24/78),G31例;≥40歲時達G2占65.2%(15/23),G34例,肝纖維化改變≤30歲時S17.7%(6/78);≥40歲時達S1占52.1%(12/23)。臨床觀察證實,與指南中所提及的免疫耐受期肝組織學無明顯異常,並可維持數年甚至數十年,或輕度炎症壞死,無或僅有緩慢纖維化進展;非活動低復制期肝組織學無炎症或僅有輕度炎症改變不完全一致。因此,就以上問題期待與同道商榷,為CHB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