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肝癌,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
肝癌,素來被稱為“癌中之王”。在我國,每年肝癌死亡人數達13萬,約占全世界死亡人數的53%。據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膽科郭榮平主任醫師介紹,近20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肝癌診治技術的提高,我國在肝癌治療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多家醫院統計,小肝癌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高達60%以上,10年生存率為40%以上。這其中重要的就是通過對大范圍人群的肝癌篩查和高危人群的防癌檢查來早期發現肝癌、早期診斷肝癌和早期治療來實現的。
肝癌早期常缺乏自覺症狀
肝癌在早期常缺乏自覺症狀,不易引起人們注意,許多患者等到確診時已發展到晚期。
雖然肝癌發生的具體病因還未最終闡明,但和以下因素密切相關:1.濫用輸血器具或血液制品以及未經嚴格檢查消毒的醫療操作,引起乙肝、丙肝病毒的感染;2.過多攝入黃曲霉素(發霉花生、玉米、瓜子等中含有這種毒素)。3.常年飲用不潔的水。4.酗酒、長期飲酒易導致酒精性肝硬化,並有誘發肝癌的可能。
在肝癌的預防上,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等一級預防措施,肝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下降。所謂“改水、防霉、防肝炎”就是:不喝污染的水、不吃霉變的食物、預防肝炎(尤其是乙肝)。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乙肝感染率仍在13%左右,也就是說我國還有1億多肝炎病人無法做到預防。醫學上,將包括肝炎病人在內的肝癌易發人群統稱為肝癌高危人群,具體包括:1.有肝炎病史和肝硬化者,尤其乙型肝炎病毒標記陽性者及丙肝病毒感染者;2.有肝癌家族史者,就是說家族中三代以內的直系血親中有肝癌患者;3.已經治愈的肝癌病人,雖然腫瘤已經處理,但發生肝癌的病因並沒消除。
高危人群每半年做次檢查
對於這些肝癌的高危人群,建議應每半年主動到醫療機構做一次防癌檢查。檢查的項目包括:
1.甲胎蛋白:英文縮寫afp。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約兩周後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當肝細胞發生癌變時,部分肝癌病人又恢復了產生這種蛋白質的功能,當甲胎蛋白超過400微克/升時,我們就要高度懷疑肝癌的可能。但甲胎蛋白不是肝癌特有的,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炎後肝硬化、生殖細胞來源的腫瘤等都可能導致甲胎蛋白升高。所以體檢時甲胎蛋白升高時還要配合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2.肝膽b超:b超是一種經濟、沒有放射性的影像學檢查。鑒於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b超是一種重要的人群中肝癌篩查手段。當b超提示肝內有實質性占位時,結合afp升高要高度懷疑肝癌可能。而遇到這種情況建議到相關專業醫院就診,進一步行ct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診或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