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案例 >> 制服橫行肆虐的“黃色瘟神”

制服橫行肆虐的“黃色瘟神”

  “我已經預料到甲肝會大規模暴發,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毛江森的敘述裡,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色彩。

  1987年12月,上海暴發了一場由帶毒毛蚶引起的甲肝大流行;1988年春,這一疾病迅速蔓延到鄰近的浙江、江蘇等地。浙江的急性黃疸病人劇增,成為第一傳染病,發病率最高達到4%。

  同年7月,由毛江森領導的浙江省醫學科學院甲肝疫苗研制攻關組,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甲肝減毒活疫苗毒種,並在北京通過部級鑒定,成為具有國際領先地位的成果。

  從1992年開始,甲肝減毒活疫苗在全國大規模使用,是迄今副反應最小的病毒性活疫苗,中國嚴重的甲肝流行得到了控制,黃疸肝炎的發病率逐年下降。

  ●親歷者說

  曾經談毛蚶色變

  一旦感染甲肝後,必須隔離治療,少則21天,完全康復需半年,還會造成因肝細胞損害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浙江省20余萬人感染了甲肝病毒,急性黃疸肝炎發病率劇增。各醫院緊急動員,臨時增加肝炎病床,但仍有許多本該住院隔離的病人無院可住,被迫留在家中。

  人們的工作、生活全被打亂了,很多人把預防肝炎的中藥湯當開水喝,醋和大蒜脫銷,酒店飯館生意清淡,公共浴室關閉,個體飲食戶歇業,“發病規模和嚴重程度,遠遠大於後來的非典。”

  “元凶就是毛蚶。浙江沿海的灘塗上,毛蚶到處都是,加上外地銷售過來,很快就被大家當作美食了。開水泡一下,蘸上調料就生吃,是種很不好的習慣。”

  毛江森說,當時近海污染嚴重,毛蚶體內富集甲肝病毒,這種食用方式,無法殺滅病毒,輕而易舉地經口侵入消化道及肝髒,導致疾病。“原因找到後,人人談毛蚶色變。”

  1988年2月10日,杭城大街小巷貼滿“嚴禁出售毛蚶”的通告,省、市衛生部門領導親自掛帥,進行全市食品衛生大檢查。隨後,全省開始禁止毛蚶上市。

  農民的疾苦促使研制疫苗

  1978年,毛江森從下放的甘肅調到浙江省衛生實驗院(現在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去農村做了半年的疾病調查。

  “當時我去杭州郊區的袁浦鄉蹲點,這個鄉的村子背靠錢塘江,門口是條小河,第一戶人家得了甲肝,在河裡清理糞便後,整條河都被污染了,河流經過的人家也全部感染,全鄉無一人幸免。”

  毛江森說,他永遠忘不了那一家5口。“第一次踏進他家,發現全家都是甲肝病人,5個人擠在床上,目光呆滯,全身都是雞蛋黃的那種顏色,吃喝拉撒無法自理,3個月裡,一家人全靠大隊輪流派人送飯,才熬下來。”

  “那時農村的發病率比城市要高,我也是農民出身,農民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有時候看得都想落淚。”

  1978年的調查,促使毛江森將甲肝研究作為自己的科研方向,並全力投入到甲肝疫苗的探索中,這一研究,就是12年。4年用於分離研究病毒,4年用於培育疫苗,4年用於生產工藝研究。

  探索從收集糞便入手

  要研制疫苗,首先要把病毒拿到手。

  “去哪找病毒呢?只能去病人的糞便裡找,特別是未發病之前的糞便,病毒量最高。”道理很簡單,找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會,聽說哪裡發現了甲肝病人,毛江森和助手小陳馬上過去,一人發病,全家人的糞便都要收集,從發病前一直到發病後一星期。“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郊區農民家和醫院收集黃疸肝炎患者的糞便,一小包一小包裝到塑料袋裡,再帶回實驗室研究,當時光收集的糞便,就裝滿了兩只大冰箱。”

  條件有限,毛江森和小陳只能坐公交車去收集糞便,“大夏天的,帶糞便上車,車上馬上就有一股臭味,老百姓對我們怒目而視,我和小陳只能當作沒看見。”

  第一線曙光出現在1980年的春節。

  “我們終於用放射免疫的方法證明有病毒,但杭州當時沒有電子顯微鏡,不能直接觀察到病毒。我們在1980年的大年三十,趕到河北醫學院,在他們的電子顯微鏡裡觀察甲肝病毒。年三十,和學生擠在食堂裡吃一碗粉條,心裡非常高興;年初一就像捧寶一樣,拿好病毒照片,擠火車趕回杭州。”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