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抗病毒治療藥物的廣泛應用,乙肝病毒耐藥變異成為困擾臨床醫師的重大難題,中國目前有超過10萬乙肝患者發生乙肝耐藥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莊輝教授認為,乙肝病毒耐藥已成為當今乙肝治療領域最大的挑戰。在乙肝治療中,耐藥情況一旦發生,原本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的抑制病毒復制能力就會大大降低。同時,耐藥會導致病情反復、疾病進展等不良後果,而藥物之間的交叉耐藥也會給後續治療的選擇帶來極大的困難。
乙肝治療停藥的標准
莊輝教授指出,對比了歐洲、美國、亞太地區以及中國的乙肝防治指南。E抗原陽性的患者,歐洲防治指南的標准是,ATP檢測不到,e抗原血清學轉換了,12個月以上才可以停藥;美國的乙肝防防治指南和歐洲的差不多,只需要6個月以上就可以停藥了;中國的乙肝防治指南是,ATP檢測不到,e抗原血清學轉換了,ALT水平正常,一年檢測兩次,每次間隔6個月,至少要兩年,延長治療,才能安全停藥,減少復發。e抗原陰性的乙肝患者停藥標准,歐洲指南和美國指南是沒有明確的標准,需要長期治療;亞太地區的指南,標准是ATP檢測不到,檢測3次,每次間隔6個月;中國乙肝防治指南標准是轉氨酶正常,ATP檢測不到,檢測3次,每次間隔6個月,至少要治療兩年半時間,延長治療,才能停藥。
不規范停藥復發再治難
乙肝停藥復發一直是醫學界比較重視、患者較為擔心的問題之一。但是,因為乙肝需要長期的抗病毒治療,因此有部分患者因為經濟、心理因素等問題,或在乙肝有所好轉的時候而擅自停藥,而導致乙肝復發。專家介紹,在乙肝治療方面,患者用藥吃吃停停、不規范停藥現象普遍存在,此外,因感覺不到明顯症狀、經濟原因等而停藥的人不在少數,使乙肝復發現狀更加嚴峻。
乙肝的抗病毒治療通常需要2-3年時間,患者每天一片藥,保證不漏服其實很難。“與初治患者相比,乙肝復發患者再治療復雜性增加。有些已經產生耐藥或耐藥風險較高,再治療時需要醫生根據以往病史給出個體化方案。建議正在進行口服抗病毒治療的乙肝患者應堅持長期、規范治療,不要輕易停藥。”
目前對乙肝復發主要有兩大治療策略:
1、選擇兩種沒有交叉耐藥位點的口服抗病毒藥進行聯合治療;
2、換用與以往用藥沒有交叉耐藥位點的口服抗病毒藥物。
乙肝治療要避免“耐藥-換藥”的惡性循環
從血清學轉換學來看,目前,臨床上治療乙肝的核苷類藥物主要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連續治療5年,只有50%的患者血清學轉換,其他50%還需要更長時間治療。40歲以上,停藥復發率達到40%,40歲以下,乙肝停藥復發率在20%-30%。但如果初始治療選擇不當,產生病毒耐藥而導致換藥,而後再耐藥,再換藥或加藥……如此循環,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面臨多藥耐藥,在治療之路上越走越窄,直至最後無藥可用的地步。因此,如有可能,初始治療應選擇抗病毒活性強、低耐藥的藥物,這已經是當今國際醫學界對慢性乙肝治療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