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小伙多年攜帶乙肝病毒,一直沒有體檢
突然頭暈腹痛送醫,查出已肝癌晚期
“愛肝日”在即,專家告訴你乙肝最常見的四大誤區
我國是“肝炎大國”,乙肝病毒感染人群數量尤其龐大,在常規開展乙肝疫苗接種前,乙肝病毒感染率達1/10。雖然患者基數巨大,但對該病有正確認識的人相當少,患者及家屬普遍對該病存在一些認知誤區,殊不知,這些不科學的態度和做法,會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和預後。
【誤區一】 乙肝不是病,無所謂
平時生活中,大多數乙肝感染者為病毒攜帶狀態,肝功能正常,人體無不適症狀,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有些患者認為,他只是比別人多了病毒,其他沒有影響,因此照常喝酒、熬夜,不當回事。殊不知,感染乙肝病毒後,如果病毒復制活躍,依然會產生相當嚴重的後果。
“我想告訴大家三點:一是乙肝病毒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能會影響到身邊的親人和密切接觸的人;二是乙肝發病是有階段性的,沒有特異症狀,甚至有人在病情較嚴重的情況下,仍然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現,或者出現乏力、肢體酸軟等情況但休息後可緩解,不會引起重視;三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可增加肝功能損傷的機會,是引起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高危因素。”傅主任說。
前幾天,她接診了一位33歲的小伙。這位病人工作時突然頭暈、腹痛被送醫。他小時候就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因沒有出現明顯症狀,就一直沒有在意,而這次檢查發現,已發展到肝癌晚期。
傅主任說,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一些病人,平時不體檢,突然出現腹脹腹痛,才發現已經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此時,已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因此,傅主任提醒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一定要按醫生的要求,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問題,必要時盡早治療。
【誤區二】 得了乙肝,一輩子有陰影
與那些認為乙肝無所謂的人相反,有些患者得了乙肝之後出現一些心理陰影,有的會因此自卑,在工作、生活、婚姻、社交等場合總覺得自己會把疾病傳染給別人,會被人歧視。
“雖然近幾年社會在消除乙肝歧視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我們仍希望社會能對乙肝患者有更多的關愛。乙肝病毒的傳染性其實並沒有那麼強,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途徑傳播,正常的社交活動、一起吃飯、游泳、共用座便器、呼吸等不會傳染乙肝病毒。而輸血、共用注射器吸毒、不潔性交等危險行為需避免。”傅主任說。
還有的患者因得了乙肝而過分焦慮,總是擔心疾病進展,變成更可怕的肝硬化、肝癌等。有不少患者因此去接受所謂的轉陰治療或中草藥治療,結果促使乙肝發病。
乙肝感染有可能會發展,但這並不是必然的,人群中每年還有2%的患者在免疫耐受期時自然轉陰,即自身免疫力戰勝了乙肝病毒,不藥而愈。
建議乙肝患者一定要在肝病專科醫生指導下,定期復查相關項目,需要治療的時候及時配合治療,盡可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誤區三】 得了乙肝就無藥可治
目前的藥物很難實現乙肝病毒的徹底清除,因此,有些抗病毒藥物需長期用,使一些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不願接受抗病毒治療。
“事實上,自從有了抗病毒藥物後,大多數病人是獲益的,他們得以長期生存,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改善。”傅主任說。
抗病毒治療是乙肝的病因治療,是所有治療的基礎,目前大多數藥物能實現最大程度的抑制乙肝病毒復制,使病情得到長期穩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逆轉肝組織學的損傷。
傅主任講到一個病例:一位早期肝硬化患者,經5年抗病毒治療後,原來的病已變為輕微肝炎。但需要明確的是,真正能使病毒消除的患者概率不到10%,大多數患者需要接受更長期的治療。
對於乙肝患者來說,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經專科醫生判斷,對已有炎症活動或一定程度纖維化,或已形成肝硬化的患者,應盡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以免病情進展。
抗病毒藥物方案應由肝病專科醫生制定,首選的治療方案非常重要。因臨床中常遇到一些患者初始選擇不當或治療時機不合適,發生了耐藥情況,再來尋求幫助,此時治療就會變得復雜。
【誤區四】 乙肝治療長期穩定後自行停藥
抗病毒治療可使乙肝病毒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肝功能長期穩定,因此,一部分患者會麻痺大意,看每次檢查一切正常後,就想著停藥或不規范服藥。於是,病毒重新活躍,再次出現肝功能損傷,甚至出現肝衰竭,嚴重的則危及生命。
傅主任說,“病毒不能徹底清除,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時機,達到停藥標准後方可停藥。停藥後,還要繼續密切監測病情,以防再發。”
提醒各位乙肝患者,定期復查相當重要,一般肝功能能各項指標穩定後,仍建議3—6個月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三系、DNA、甲胎蛋白、B超等項目,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需更加密切監測,以防發生變化。
而乙肝陽性的男性40歲以上,女性50歲以上,存在肝硬化,有飲酒史,或有肝癌家族史等,這幾類人群被臨床醫生稱為肝癌的高危人群,應進行加強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