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症狀 >> 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狀

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狀

  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類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髒炎症反應、肝細胞變性壞死,肝髒損害為主傳染性肝病;具有傳染性強、流行廣泛、發病率高的特點。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狀有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厭食油膩,黃疸、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等多種表現。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分為:遷延性肝炎和活動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狀:

  以往根據其症狀體征及肝髒的病理改變分為慢性遷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狀:

  1、慢性遷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狀體征及肝功能改變均不嚴重,常見症狀為乏力,食欲不振,肝區輕微疼痛,偶爾出現黃疸,肝髒輕度腫大,質地可中等硬,輕微壓痛。少數病人可有脾腫大。ALT升高或反復升高,其他肝功能試驗及蛋白代謝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變化特點為匯管區的細胞浸潤,浸潤細胞以淋巴細胞、組織細胞為主,中性粒細胞很少。肝實質內可見少量肝細胞變性或點狀壞死。但肝小葉完整,沒有肝細胞再生結節形成,因而不發展或肝硬變,一般預後良好。

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狀

  2、慢性活動性肝炎:臨床症狀較重,病程經過以病情反復加劇為其特征。乏力、厭食、腹脹、肝區痛等症狀明顯,中等度黃疸,肝腫大,脾髒常可觸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統表現,關節炎、脈管炎、皮疹、ALT持續或反復升高,蛋白代謝異常,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並可有貧血。其病理特征為匯管區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及其向周圍肝實質內侵入發展,破壞肝小葉界板,肝細胞變性壞死和小葉內間隔形成,隨後逐漸出現肝細胞再生結節,病變逐漸向肝硬變轉化。一般認為慢活肝容易導致肝硬變。

  溫馨提示: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也助於促進消化功能。肝髒功能減退時常常影響脂肪代謝,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並有肝炎後脂肪肝。因此飲食要低脂肪、低糖(過多的糖進入人體內易轉化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飲食要包括植物和動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雞肉、魚肉等,動植物蛋白質要各半搭配。攝入蛋白質在消化後被分解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後在肝髒制造成人類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質。人體有8種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給。當動植物蛋白質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時,可彌補各自的不足,明顯增加蛋白質的利用率。適量的植物蛋白質能抑制動物性脂肪量,減低對動脈硬化的影響,保證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對肝病康復是不利的。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