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功能的檢查中,轉氨酶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因此,很多人認為:轉氨酶不正常,就是肝功能不正常。
轉氨酶升高就是肝炎?
誤區1:轉氨酶代表肝功能
肝髒最主要的功能是代謝,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糖和部分維生素,都在肝髒中合成和分解。包括轉氨酶在內的很多酶,是重要的生化反應的催化劑。而這些酶的主要成分實際上也是蛋白質,當然在肝髒代謝。除了上述代謝功能外,肝髒還是最重要的解毒器官。
此外,肝髒還有免疫功能,細菌進入血流並抵達肝髒後會被肝髒中的一種免疫細胞吞噬殺滅。
從以上介紹的內容大家就能明白,如此復雜的肝髒功能是很難通過一個或幾個檢測指標來判斷的,我們最熟悉的丙氨酸轉移酶和門冬氨酸轉移酶(俗稱轉氨酶),其實不過是肝髒細胞中的兩種成分。正常狀態下,轉氨酶在血液中的含量維持在恆定水平,多種原因傷及肝細胞後,它們就會被釋放到血液。
轉氨酶的高低只代表肝髒有無損害,並不能完全代表肝功能。只有在大量肝細胞被破壞,而且破壞持續以致再生的肝細胞不能及時補充,轉氨酶的持續異常才可能反映肝功能不良。
誤區2:轉氨酶升高就是肝炎,轉氨酶正常肝部就沒有炎症
轉氨酶是在肝細胞被損傷後才從肝細胞中釋放到血液中的。肝髒其實很脆弱,很多原因會傷肝,常見的有病毒、藥物、自身免疫、酒精和肝髒細胞中脂肪過度沉積等,這些因素一般是通過炎症的過程損害肝髒,或者是反過來,損害肝細胞的同時產生了炎症。
很多人認為,轉氨酶升高就是肝髒發生炎症了。其實,少數情況下,轉氨酶異常但肝髒可能沒有炎症,如脂肪肝,此時肝髒不一定有炎症。
反過來,轉氨酶正常並不代表一定沒有炎症。有些患者轉氨酶正常,但肝髒的炎症不輕而且持續存在,這種現象可見於多種肝炎,只有通過肝髒穿刺活檢才能發現肝髒炎症的存在和程度。
誤區3:轉氨酶越高,肝損害越重
多數慢性丙肝和少數慢性乙肝患者,轉氨酶可能是長期正常的,而肝髒的損害卻一直沒有停止,這是因為肝細胞少量和緩慢破壞,轉氨酶少量和漸進釋放,達不到異常的程度。
十余年來,醫學上對肝炎的認識水平提高了很多,多數肝炎患者得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但是在此前,不少患者發展到了肝硬化的地步才知道有過肝炎,其根本原因就是轉氨酶—直沒有異常過。醫學上習慣地稱肝硬化為晚期肝病,肝硬化患者的肝髒儲備能力已經很差,但是不少人轉氨酶卻一直是正常的,這也是轉氨酶不能全面反映肝髒功能的有力例證。
誤區4:病毒性肝炎患者,轉氨酶異常就有傳染性,轉氨酶正常就沒傳染性
病毒性肝炎有急、慢性之分。
甲型和戊型肝炎是急性肝炎,在潛伏期和急性期,患者的排洩物和使用過的物品表面存在病毒,因此有傳染性,而在恢復期一般沒有傳染性。可見,轉氨酶的高低與傳染性之間有一定的間接關系。
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多為慢性肝炎,不通過消化道傳播,也不會通過普通接觸傳染,血液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體內病毒是持續存在的,無論轉氨酶是否正常,也不管含量高低,患者的血液或體液等都是有傳染性的。簡言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傳染性與轉氨酶沒有必然聯系。
誤區5:治療肝病的目標就是要使轉氨酶正常
根據導致肝損害的原因分類,臨床上常見的肝炎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遺傳代謝性肝病。針對不同的肝病,治療目標有別,通過藥物治療使轉氨酶恢復正常,的確是治療目標之一,或者說是判斷療效的指標之一。
然而,肝病的情況非常復雜,肝病是否治愈,不是以轉氨酶恢復正常為主要標准。如慢性乙肝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復制,從而控制或延緩肝髒進一步損害,防止嚴重肝病的發生,至於轉氨酶是否正常化,不過是觀察的指標之一而已,病毒基因轉陰才是要追求的目標。近年來,專家們一直強調必須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實施抗病毒治療,而不能盲目地保肝降酶,只要病毒還在體內復制,肝髒就很難通過保肝降酶藥物來達到保肝的目的。
誤區6:轉氨酶異常就應該使用降酶藥,要把酶“壓”下去
就肝炎而言,治療用藥大概可以分為病因治療、保肝、降酶和退黃4類。
毋庸置疑,病因治療最重要,其他為輔助治療。其中,降酶治療更是“輔中之輔”。我經常給患者舉例:一個水球,裡面或外面的蟲子把水球咬破了,水球不斷漏水,你拿塊抹布把水擦干,但是你得不斷地擦,這個過程叫降酶;如果你拿塊創可貼貼上,水不漏了,也不必不斷地擦,這個過程叫保肝,只有把蟲子殺滅了,才能徹底修補水球,這叫病因治療。可見,降酶治療是最初級的,治療意義是最小的。
如同濫用抗生素,降酶藥也存在濫用現象。實際上,也許根本就不必降酶,因為轉氨酶的含量不是很高,患者沒有症狀,何需降酶?只有當患者因為轉氨酶過高導致乏力、惡心、嘔吐等難以忍受的症狀時,才有必要降酶。如果一味降酶,硬是把酶“壓”到正常范圍所導致的假象還會使醫生對病情產生錯誤判斷,以致贻誤治療,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