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之一:小三陽患者,乙肝病毒DNA很高,轉氨酶和肝功能正常,認為不需要治療。
“這種病情很多人都認為不需要治療,也不肯接受醫生的建議,為了搞清楚病情,我們通過肝穿,只需要2秒鐘,穿取患者肝髒一小塊來化驗一下,在顯微鏡下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髒在破壞,炎症很厲害,好多患者知道這結果都楞住驚呆了,所以趕緊接受治療。”
誤區之二:短期內乙肝治療效果很好,不再檢查不再治療。
對於乙肝患者,從某種意義來說定期檢查比治療更重要,葉院長提到一個病人,10年前患了重型肝炎,經過住院搶救活了過來,之後一直吃藥進行抗病毒治療,也很聽醫生的囑托,每過三個月就來按時檢查,但後來這個病人可能是認為自己病情好了,連續有三四年沒來,突然有一天感覺腹脹,就來到葉院長這裡,立刻檢查後發現有個6公分的腫瘤,這時候已經屬於肝癌晚期了,就不容易治療了。
而有個21歲的寧波象山小姑娘,小的時候就知道大三陽,病毒轉氨酶正常,肝功能也正常,屬於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一直按照醫生的囑托,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但現在突然發現轉氨酶高了(肝髒破壞),就需要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
誤區之三:乙肝病人的保肝與抗病毒治療是兩個概念
很多乙肝病人希望通過服用保肝藥物,達到病情的穩定。葉院長指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乙肝治療最根本的是抗病毒治療,只有控制病毒數量,才能達到有效結果,葉院長提醒市民,目前還沒有循證醫學證明哪一種保肝藥物可以達到象抗病毒治療一樣可以阻止乙肝病情的發展,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所以保肝類的藥物只能用作輔助治療,更不能想用某類保肝藥轉陰根治。
誤區之四:乙肝攜帶者是一成不變的
乙肝攜帶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大三陽”的攜帶者,一種是“小三陽”的攜帶者。前者是年齡尚輕,隨著歲數的增加,多數患者會在40歲前出現肝炎的活動;後者多數病情是穩定的,但也會有變成“小三陽”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並且,無論是那種攜帶者,發生肝癌的機會均較健康人群要高得多。因此,乙肝攜帶者必須接受每3月1次定期的醫學檢查。葉院長建議乙肝患者在定期檢查的時候,一定要做全面檢查,這裡至少要六項,包括血常規、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乙肝三系、B超、甲胎蛋白,這樣才能全面反映肝病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