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原因下,蓄積在肝內的脂類可以是甘油三酯(亦稱三酯酰甘油)、磷脂、糖脂或膽固醇脂等,所以更確切的脂肪肝命名應該包括脂類的性質。由於絕大多數的脂肪肝是中性脂肪———甘油三酯的堆積所致,故一般所稱的脂肪肝即屬此類。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脂肪肝的高發除與肥胖症、等富裕型疾病及其家族史密切相關外,尚與如下因素有關。
1。不合理的膳食結構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食物結構和營養組成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為糧食消耗量呈下降趨勢,動物性食物成倍增長,導致人體熱量和營養素的攝入明顯增加,但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下降,來自脂肪的能量上升,蛋白質變化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居民脂肪提供的熱量已由1959年的9%上升到1992年的27.9%,已接近30%的上限,其中城市居民已超過31.2%,高於全國城市平均數(25%),亦高於日本(24%),結果導致熱量攝入過剩。進一步調查發現,膳食結構與脂肪肝密切相關,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喜葷食是患脂肪肝的危險因素,因過多食用高脂肪食物,會使肝髒承受更大的負擔。
2。不良的飲食習慣
有研究表明,過量攝食、進零食、喜甜食和葷食、常吃夜宵以及不吃早飯等飲食習慣可擾亂代謝動態,為肥胖和脂肪肝的發病提供條件。盡管一天的能量攝取量相同,固定於晚間的進食方式比有規律的分3次進食更易發胖。晚飯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飯後缺乏運動,致使營養物質不能利用而積聚,日久則成脂肪肝,而不吃早飯因白天工作量大又存在營養不良。
3。嗜酒
酒精進入人體後,要在肝髒進行分解代謝,酒精及其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有一定毒性,使肝細胞對脂肪酸的氧化利用減少,合成甘油三酯增多。
因此,飲酒越多,肝內脂肪酸和甘油三酯越容易堆積,越容易導致酒精性脂肪肝。嗜酒現已成為患脂肪肝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偶爾少量飲酒並不會誘發脂肪肝。
4。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
人體對於多余熱量的利用,除了轉化為脂肪儲存外,主要通過體力活動消耗掉,在肥胖症的形成原因中活動過少比攝食過多更重要。調查表明,絕大多數脂肪肝患者習慣於久坐或不善於活動,有些患者甚至從不參加體育鍛煉。年長者的新陳代謝功能逐漸衰退,運動量也隨之減少,而長期不運動會導致體內過剩的營養轉化為脂肪,這些脂肪沉積於皮下時,表現為肥胖,積存於肝髒時,表現為脂肪肝。
5。精神萎靡,生活散漫
有研究表明,白天精神萎靡、睡覺過多以及工作過於輕松和散漫是脂肪肝的危險因素,而有一定的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者反而不易患脂肪肝。當然,睡眠不足和工作過度勞累緊張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事實上任何事情都要講究適度。
6。有肥胖相關疾病的家族史
一個人是否患脂肪肝與先天遺傳有一定關系。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家族史者,其脂肪肝的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然而遺傳因素只有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科學的飲食習慣的基礎上才會起作用。
中醫自古就把人的體質分成不同的類型。對於目前多發的脂肪肝,運用中醫辨證思維進行體質分類,制定一套專屬的個人調理方案,對防治脂肪肝具有重大的意義。
痰濕互結
此類體質的人群比例最高,達64%。這類人外表有著公認的“豐滿”體型,平時不願意活動;嘴裡總是“黏黏”的,不喜歡喝水;喉嚨裡好像有東西堵著;一遇到下雨天就覺得渾身不舒服;特別容易拉肚子;女性朋友則有白帶比一般人多。
如果具備上述表現的話,你可能就是痰濕互結的體質了。此類體質不宜居住在潮濕的環境,若運動後或被雨淋後,均應注意及時擦干汗水和雨水。
因肥甘厚味之品能助濕生痰,故飲食調理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肥甘厚味,多吃蔬菜、水果等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子、荸荠、紫菜、海帶、洋蔥、枇杷、白果、大棗、扁豆、薏米、紅小豆、蠶豆、包菜等。若能堅持服用中藥如化痰祛濕的二陳湯則效果更佳。
肝郁脾虛
這類人性格相對內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情緒易波動,工作時易感疲乏,氣短胸悶,不想說話;自覺免疫力極低,易感冒;食欲差,大便不規律,有時便秘,卻也容易拉肚子。
此類體質的人應注意精神調養,應主動尋求快樂,如多參加社會活動、集體文娛活動;常看喜劇、相聲,以及富有鼓勵、激勵意義的電影、電視;多聽輕快、開朗、活潑的音樂;多讀積極的、鼓勵的、富有樂趣的、展現美好生活前景的書籍,以培養開朗、豁達的意志。
肝郁脾虛體質的人群胃腸功能相對低下,故飲食調理可食小米、黃米、大麥、山藥、馬鈴薯、大棗、胡蘿卜、茯苓等健運脾胃的食物。而中藥則可選用逍遙散以疏肝養血,健脾理氣。
濕熱內蘊
目前年輕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年輕人中濕熱內蘊體質增多,表現在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於激動;口干口黏,口苦;便秘或大便不爽,小便黃。
這類體質的人陽氣偏盛,性情較急躁,故平日要加強道德修養和意志鍛煉;在工作上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人爭,盡量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沖動。
此類人平素可常服薏苡仁、赤小豆、苦丁茶等以解濕熱。飲食應忌辣椒、姜、蔥等辛辣燥烈食物。對於牛肉、狗肉、羊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如香蕉、西瓜、柿子、西瓜、番茄、蓮藕等。
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體質也較常見,表現為胸部脹悶,好像有東西壓著不舒服;面色偏黑;舌和唇色紫暗;常伴有各種疼痛,女性朋友則出現痛經等。
此類患者要注意情緒調攝、運動鍛煉、飲食調養。如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樂觀和豁達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有利氣滯血瘀體質的改善。反之,郁悶、憂郁情緒則會加重氣滯血瘀傾向。
飲食多食能行氣活血的食物,如佛手、陳皮、刀豆等以及活血的桃仁、山楂、丹參、當歸、益母草等。
還可以通過運動和全身按摩幫助氣血運行,解除氣滯血瘀狀態。
肝腎陰虛
此型多見於老年人和消瘦體型者;常見嘴干,願意喝涼的;手心、腳心發熱,下午時兩顴也會發熱,且手汗、腳汗比別人多;腰膝常感酸軟,足跟痛;伴有頭暈耳鳴等不適。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