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才發現的一種新傳染病,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引起。重組戊型肝炎疫苗的研制成功,是我國疫苗領域原始創新的一個裡程碑,也使戊型肝炎的預防有了更有效的手段。
青年人戊肝發病率最高
戊型肝炎的傳播方式與甲型肝炎一樣,主要是“病從口入”。戊型肝炎病人從潛伏期末到發病的3周內,大便中都可檢測到HEV。吃了被HEV污染的食物或用了被污染的餐具就有可能患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的症狀也與甲型肝炎相似,但症狀更重,黃疸較深,淤膽型肝炎多見,病程較長,病死率為1%~4%,高於甲肝。戊型肝炎感染的人群年齡較大,多在35~82歲,平均年齡為47歲。其中,青年人中發病率最高,達3%~30%。戊型肝炎對孕婦、胎兒、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的危害更大。戊型肝炎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2歲,說明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後病情較重;妊娠女性感染了戊型肝炎,常導致重症肝炎,病死率高達10%~25%;原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如果感染了戊型肝炎,極易發生肝衰竭,病死率高達75%。
病死率居病毒性肝炎首位
戊型肝炎暴發可追溯至上世紀50年代,近半個世紀來,全球萬例以上規模的戊型肝炎暴發達10余次。1978年11月初,印度克什米爾山谷巴拉穆拉地區的一條小河被HEV污染,當地飲用這條小河水的居民中275人發生戊型肝炎。新疆南部地區暴雨引起水源污染,導致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發,持續流行20個月,波及3個地州23個城鎮,發病人數達12萬多,死亡近千人。2007年10月,非洲烏干達北部亦發生戊型肝炎大流行,至今仍未完全控制,疫情最嚴重的兩個鎮發病率高達30.9%和19.2%。
我國是肝炎流行較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應用,甲肝和乙肝的發病率明顯下降,而戊型肝炎的發病率卻逐年上升,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1991~1995年,我國對部分省市的調查顯示,人群中HEV的感染率為9.6%;而最近的調查表明,我國人群中HEV的感染率已經上升至20%~40%。據衛生部疫情公告,2002年,我國僅報告戊型肝炎6830例,而2010年發病人數達23682例,較上一年增加16.22%,死亡率增加44.44%,其病死率在各類病毒性肝炎中居首位。
傳染源復雜且人畜共患病
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其傳染源錯綜復雜。戊型肝炎病人不僅可從大便中排出病毒,造成疾病傳播,還可以因水源污染造成疾病流行,更重要的是許多動物,如黑猩猩、恆河猴、猕猴等靈長類動物,豬、牛、羊、鹿、貓、狗、雞、鴨等家畜家禽和大白鼠等均可感染並傳播戊型肝炎。其中,豬的HEV感染率最高,達70%以上,是戊型肝炎的重要傳染源。2007年山東戊型肝炎流行,是因為許多病人接觸或食用了豬肝、豬大腸等動物內髒。
HEV不僅可通過消化道傳播,還可通過輸血及血制品傳播。但由於缺乏戊型肝炎敏感的檢測方法,感染者時常不能通過檢測被發現。感染了HEV的孕婦還可以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其新生兒100%發生急性戊型肝炎。人畜共患和多種傳播途徑,尤其是沒有戊型肝炎疫苗,成為戊型肝炎預防的難點。
疫苗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
以往,戊型肝炎的預防主要靠搞好飲食衛生等綜合性預防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加強飲用水衛生管理,保護水源,改善供水條件,保證安全用水;加強環境衛生監督和食品衛生監督,改善居住條件,合理處理人畜禽糞便,防止糞便污染水源和周圍環境;加強衛生宣傳教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倡喝開水,不喝生水;加工豬肉、海產品時要做到生熟分開,不要食用半生不熟的毛蚶和海蟹等貝殼類水產品。
接種疫苗是預防戊型肝炎最主要的措施。近十幾年來,國內外醫學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戊型肝炎疫苗。廈門大學的研究者經過多年努力,招募志願者超過11萬名,進行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疫苗三期臨床研究,其預防效果和安全性得到認可,並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和生產文號。如果戊型肝炎疫苗能像甲肝、乙肝疫苗一樣得到廣泛應用,我國的戊型肝炎流行一定會得到較好的控制,摘除“肝炎大國”帽子的日子將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