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肝病預防 >> 預防乙肝注意四問題 疫苗也有副作用

預防乙肝注意四問題 疫苗也有副作用

  我們乙肝患者在逐漸增多,如果不能積極的預防很有可能會更大范圍內的增加感染人群。所以國家對此非常重視,以致自80年代起HBsAg陽性孕婦出生的嬰兒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一般來講,新生兒接種疫苗以0、1、6個月免疫程序。從而保證他們不受傳染。

  一、何謂母嬰阻斷?

  孕婦患有乙型肝炎或孕婦為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不管大三陽或小三陽,但HBV—DNA為陽性者)可以進行母嬰阻斷,即在嬰兒產前、產後進行全程干預,實施主、被動聯合免疫。實施此項方案,可以有效阻斷乙型肝炎病毒從母體傳至嬰兒。

  目前采用的常規預防方法就是對剛出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只可阻斷母嬰傳播的70%左右,而對宮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嬰兒不產生阻斷效果。所以此被動的阻斷方法使得40萬以上的新生兒出生時仍攜帶乙肝病毒。

  母嬰阻斷法:懷孕28周起,孕婦每月進行一針(100-200μ)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嬰兒出生0周和2周時,分別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1個月後再接種一針乙肝疫苗,這種主動+被動接種方法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如何有效使用乙肝疫苗?

  目前我國應用的HBsAg基因工程疫苗,對乙肝的預防起到了理想的作用,但需注意接種方法,按0、1、6月程序,注射三次。注射途徑:有肌肉、皮下和皮內注射,但不主張臀部肌肉注射。注意事項:注射第三針後1-3月抽血查抗HBs是否產生。值得一提的是,一小部分人注射三針乙肝疫苗後無抗HBs產生,此種情況為無應答反應,一般不超過10%,對這種人可加強注射,增加接種次數或加大疫苗劑量。

  三、接種疫苗後就萬無一失了嗎?

  極少數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後未產生抗-HBs,或盡管產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乙型肝炎,此種情況見於乙肝病毒變異株(HBV的S區基因發生了變異)感染,既往的抗HBs對新的變異株無效。

  四、乙肝疫苗要不要復種?

  接種疫苗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接種者體內的抗-HBs水平逐漸下降,但當他們受到HBV沖擊時,由於免疫記憶作用,抗體可再度升高。但5-10%接種者不產生抗HBs或產生低水平的抗HBs,抗HBs在100-1000Iu/L者,應在2-4年後加強接種。抗HBs>10000Iu/L,可在4-6年後重復測抗HBs水平,以決定是否加強接種。

  乙肝疫苗自1979年問世以來,經過近20年的大規模應用和觀察,至今尚未見有關於注射後引起嚴重副作用的報道。只有少數人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硬結、疼痛,手臂酸重或發熱、惡心、嘔吐、乏力、皮疹等與一般疫苗接種大致相仿的輕微反應,多於1—3天內不治自愈。

  由於乙肝疫苗屬血源性的,在制備過程中純化與滅活程序十分嚴密,故不會產生像破傷風等動物血清疫苗可能造成的過敏反應,也不會感染上乙肝、艾滋病及其他傳染性疾病。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亦末出現相互干擾作用。因此,可以說,乙肝疫苗是安全可靠的預防疫苗,注射前也不必皮試。

  至於注射時應當注意的事項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凡發熱、嚴重感染及其他嚴重的全身性疾病者,應暫緩接種。

  2、新生兒第一針必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若超過48小時後注射。則預防效果降低。出生後一個月仍未行注射者,則應先檢測有關乙肝指標,證實未被感染者,可與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HBIG)合用。

  3、乙肝疫苗與其他疫苗如白百破、卡介苗、乙腦疫苗等同時接種,互相之間無干擾作用;但有人認為若與麻疹疫苗同時接種,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二者最好分開接種。

  4、注射後局部應保持衛生,最好三天內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5、注射第3針疫苗後的1—3個月,應到醫院檢測保護性抗體(抗—HBs)水平,以判斷免疫效果。若無效者,需行加強注射一次。

  6、成人注射前需先檢測乙肝病毒(HBV)指標,已有感染,或感染後已痊愈並產生保護性抗體者,不需注射疫苗。

  7、凡對福馬林或硫柳汞及其他藥物過敏者禁用。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