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學說中,春天屬木,對應人體五髒之肝,故春氣通肝。肝氣主升發,喜條達疏洩而惡抑郁,所以,春日是養肝的最佳時機。本期,介紹幾種適合春季食用的養肝食療方。
夏枯草茶,能瀉肝火
方法:夏枯草、白菊花各15克,冰糖適量,同入大水杯,沖入開水浸泡15分鐘,代茶飲。
功效:春季肝氣易旺盛上亢,尤其是腦力勞動、用眼過多者,常常出現頭痛口苦、頭暈目眩、眼赤目干、急躁易怒的情況,而中醫常用夏枯草、菊花等清涼之品預防肝火上升。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歸肝、膽經,能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菊花有防止心血管病,降血壓、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等優點。《神農本草經》中將菊花列為上品,長時間喝菊花泡茶飲有“輕身、耐勞、延年”的功效。夏枯草、菊花雖是藥食同源物質的草藥,但是其性涼,體寒虛弱的人不宜飲用,體壯火旺者也不宜經年累月服用,以免傷陽氣。
生地黃雞,緩解春困
做法:生地黃120克,烏雞1只(約1000克),饴糖100克。雞肉洗淨備用,細切生地黃,與饴糖相合調勻,放入雞腹中,縫合切口。然後將雞裝入盆中,切口朝上,加少量清水,放蒸鍋內用武火蒸熟即成,空腹食肉後飲汁,不放鹽和醋。
功效:《飲膳正要》中記載生地黃雞的功效為:“治腰背疼痛,骨髓虛損,不能久立,身重氣乏,盜汗,少食”,可用於多種氣血虧虛、陰陽失調的虛損之證。
生地黃性甘、涼,能滋陰涼血養血,適用於陰虛發熱、消渴、月經不調、胎動不安及陰傷便秘者等,配合性甘平之烏雞,適合春季體虛的人,對勞力勞神者出現“春困”現象,也能起到明顯改善作用。
荠菜白茅根飲,保護雙眼
方法:鮮荠菜30克,白茅根50克,水煎,1日1次,代茶飲。
功效:春天萬物生發,田間溪邊常見成簇的荠菜。南方有“三月三,荠菜賽靈丹”之說,說明春季新生的荠菜具有很高的營養保健價值。春季宜吃荠菜,不僅可以益肝明目、健脾開胃,也能對機體全面滋養。
宋代《聖濟總錄》中記載茶飲“荠菜白茅根飲”,治療春季小兒麻疹。據《履巉巖本草》記載,荠菜花“性暖,無毒”,性甘味平,入心、肺、肝經,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可治痢疾、水腫、崩漏、目赤腫痛。每年春季采集荠菜全草,在春季服用,對肝陽上亢型頭暈目眩之高血壓病患者大有裨益。白茅根味甘,性寒,歸肺、胃、膀胱經,能涼血止血,清熱利尿,與荠菜同用,共奏益肝平肝之功效。
鴨血鲫魚湯,平和肝氣
做法:取鴨血、鲫魚、白米各100克,煮粥服食。
功效:《黃帝內經》記載“肝在志為怒”、“怒傷肝”,“怒”是歷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氣怒傷身,故一定要把“戒怒”放在首位。而春季陽氣初生,正是肝氣易亢之季節,吃點平補的食材很有必要。
平補肝食鴨血,民間認為多吃鴨血可補肝,因鴨血性平和、營養豐富。鴨血也是肝病患者的保肝食品之一。肝主藏血,以血補血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鲫魚,性平,味甘,入胃、腎經,具有和中補虛、抗疲勞、溫胃,促進食欲、補中生氣的功效。此藥膳可養肝血,調治貧血。
雞肝粥,養血補血
方法:取新鮮雞肝3個、大米100克,同煮為粥服用。可治老年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干澀或流淚。雞肝粥盡量趁熱食用,涼了有異味,口感不好,並有礙於溫胃養肝氣的效果。
功效:中醫養生學提倡“以髒補髒”。食雞肝能養血補血、養肝明目、溫胃,雞肝味甘而溫,入肝、腎經,為補肝之佳品,較其他動物肝的補肝作用更強。適用於肝血虧虛所致的目暗視物昏花、夜盲、頭暈、小兒疳積、胎漏、產後及病後貧血等。《本草綱目》言其“療風虛目暗”。營養分析表明,雞肝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A等。
枸杞豬肝湯,補虛益精
方法:取枸杞子50克、豬肝400克、生姜2片,用清水洗淨,豬肝切片,生姜去皮切2片。先將枸杞、生姜放入適量水中猛火煲30分鐘左右,再改用中火煲45分鐘左右,再放入豬肝,待豬肝熟透,加鹽調味即可。早晚各一次。
功效:此湯能補虛益精,清熱祛風,益血明目。預防肝腎虧虛所引起的黑眼圈。
豬肝味甘、苦,性溫,歸肝經,有補肝、明目、養血的功效,和養肝滋陰的枸杞子共食,共奏養肝補肝之功效。本方適宜氣血虛弱、面色萎黃、缺鐵性貧血者,也適合肝血不足所致的視物模糊不清、夜盲、眼干燥症、小兒麻疹病後角膜軟化症及內外翳障等眼病者食用,此外,常在電腦前工作、愛喝酒的人也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症及血脂高的人忌食豬肝,因為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另外,有病變或有結節的豬肝忌食。
菠菜鴨血湯,舒肝養胃
做法:取菠菜100克燒湯,加入鴨血100克,加少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食療方可用於治療貧血以及肝氣不舒所致的胃痛,常可獲得良效。菠菜為春天的應時蔬菜,具有滋陰潤燥、舒肝養血等作用。中醫學認為,酸甘化陰,春季宜多吃甜味食物,如紅糖、白糖、大棗、蜂蜜、山藥等,可補中養脾、化陰柔肝。早春之時還可以多吃些辛甘的食物,如蔥、蒜、韭菜等,不僅能驅散陰寒,助春陽升發,還可以殺菌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