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會導致患者出現渾身乏力不思飲食的症狀表現,所以說患有乙肝疾病患者也是比較難受的,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往往存在著一些心理壓力,有一些患者會認為吃藥又對身體健康是有一些負面影響的。不吃又害怕會加重疾病,其實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理幫助疾病恢復。
(一)急性乙肝肝炎的飲食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顯的惡心、嘔吐和食欲差,此時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因此這個階段可進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條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為主,適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飲食應以病人感到舒適的量和頻次為原則,不可強求病人多進食。 在急性肝炎恢復期,病人惡心、嘔吐症狀消失、食欲明顯改善,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蛋白質來源可選擇大豆制品、奶、雞肉、淡水鮮魚等脂肪含量少的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植物油,飲食量要逐漸增加、循序漸進。這裡特別強調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復期,大量攝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細胞脂肪變性,反而對肝炎恢復不利。 (二)慢性乙肝肝炎的飲食 慢性肝炎的特點就是反復出現肝髒炎症的加重和緩解,因此要根據肝髒功能的狀況來調整飲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緩解期肝功能檢查接近正常,沒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此時強調均衡飲食。 1、提供適當的熱量 2、足量的蛋白質供給可以維持氮平衡,改善肝髒功能,有利於肝細胞損傷的修復與再生。